血浆肾素活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

来源 :泰山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ssddff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当今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内皮功能损伤、平滑肌细胞增殖、血小板激活聚集以及血栓形成是其主要发病机制。目前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已成为研究的重点。本实验通过研究不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不同性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血浆肾素活性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并研究血浆肾素活性水平与低密度脂蛋白和尿酸的相关性。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和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1年1月在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诊断冠心病的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临床症状、心电图以及冠脉造影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另外选择同期非冠心病住院者24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以及内中膜厚度,同时采用放免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浆肾素活性水平,并用血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和血尿酸水平。结果:1.不同颈动脉IMT组血浆肾素活性比较:0.9≤IMT<1.0组、1.0≤IMT<1.1组、1.1≤IMT<1.2组血浆肾素活性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1.1≤IMT<1.2组血浆肾素活性水平与0.9≤IMT<1.0组、1.0≤IMT<1.1组组比较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0.9≤IMT<1.0组和1.0≤IMT<1.1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不同性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浆肾素活性比较:强回声组、低回声组、混合回声组的血浆肾素活性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混合回声组血浆肾素活性水平与强回声组、低回声组比较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血浆肾素活性水平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成正相关(P =0.023,r=0.237)。4.血浆肾素活性水平与血尿酸水平成正相关(P =0.030,r=0.227)。结论:1.血浆肾素活性升高可能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斑块的发生及发展。血浆肾素活性可能是不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潜在标志物,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以及斑块不稳定的预测因子之一。2.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血尿酸以及血浆肾素活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其他文献
在新环境背景下,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在我们国家的很多领域中都比较欠缺,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那么必然会影响诸多行业的发展速度.因此,高校作为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的专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交通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加大了铁路工程建设,大幅度提升了铁路运输能力和服务质量,给人们日常出行以及经济发展,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各种规模建筑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我国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日渐激烈,建筑企业压力不断增加,在这一背景下,建设方和承建方之间的矛盾不断增加.在高速发展
从混凝土力学性质、抗氯离子侵蚀和钢筋锈蚀等三个方面对近些年活性粉末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在对文献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根据目前的研究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今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