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包覆的Fe3O4/VOx介孔纳米线的构筑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eeze_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开发新型可持续的绿色能源存储系统已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在各种新型的能源存储系统中,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高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而备受关注。随着对锂离子电池研究的深入,多种正负极材料已被开发出来,但负极材料仍以碳材料为主。随着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等领域的飞速发展,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的比容量已较难满足大功率设备的需求。因此,开发高容量负极材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四氧化三铁负极材料具有理论容量高、价格低廉、地壳储量丰富等优点,因而受到广大研究者的青睐和关注。然而,目前 Fe3O4负极材料的应用受到限制,主要是因为其存在低的锂离子扩散系数、低的容量保持率以及在锂离子嵌入/脱出过程中的结构不稳定而导致其容量快速衰减等问题。  本文针对上述 Fe3O4负极材料中存在的的关键科学问题,通过介孔纳米线结构的构筑和石墨烯包覆的方法对 Fe3O4负极材料的结构和导电性进行了优化,最终制备出比容量高、循环稳定性好的石墨烯包覆的Fe3O4/VOx介孔纳米线(Fe3O4/VOx/G-P NWs)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水热法合成了尺寸均一的石墨烯包覆的钒酸铁纳米线(FVO@G NWs)前驱体,经过高温煅烧后,FVO@G NWs热分解为Fe3O4/VOx/G-P NWs。  (2)采用XRD、SEM、TEM等表征方法对Fe3O4/VOx/G-P NWs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探索了Fe3O4/VOx/G-P NWs的介孔结构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介孔结构的形成原因是钒酸盐受高温热分解时出现了相分离现象。  (3)采用多种电化学性能测试方法对所得Fe3O4/VOx/G-P NWs进行了电化学性能表征,结果表明经过石墨烯包覆后的Fe3O4/VOx/G-P NWs具有高的可逆比容量(1146 mAh/g)和好的倍率性能(在5 A/g电流密度下,仍保持约500 mAh/g的放电比容量),与Fe3O4/VOx-P NWs相比,其具有更好的循环稳定性,经过200次循环后,其容量保持率高达99%,而Fe3O4/VOx-P NWs的容量保持率仅为27.6%。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厦门曾营海岸三个不同高程样地的秋茄红树林为研究对象,在模拟海平面上升80 cm红树林(SLR80 cm)、模拟海平面上升40 cm红树林(SLR40cm)以及对照红树林(SLR0 cm,大约相当
低Pt载量电催化剂的合成和制备已经成为研究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催化剂的重点和难点,作为稀有金属的Pt在世界上的储量少且价格贵,目前降低催化剂Pt载量是催化剂研发的主要途径
随着高脉冲强磁场技术和高速电气化铁路的发展,对磁场导体和电力接触线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材料具有高强度、高导电性和高导热性,而Cu-Cr系形变原位复合材料的开发有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卫生状况及生存环境日益重视,正因如此,拥有优良的吸水性和保水性的高吸水性树脂(SAP)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卫生、食品、工业生产等多
Laves相NbCr2是一种具有拓扑密排结构的金属间化合物,其优异的高温强度和高温蠕变阻力,使得它具有作为耐温1200℃以上高温结构材料应用的潜力。但该合金严重的室温脆性阻碍了这
本文以设计高性能半固态Al-Si-Cu-Mg系合金作为研究目标,根据半固态合金的性能要求,参考合金元素和晶粒尺寸对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确定高强度高韧性合金的成分配比:Si含量小于12.
土壤是地球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研究土壤特性的时空演变特征,对于调控和培育土壤肥力,改善和提高流域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农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