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开发新型可持续的绿色能源存储系统已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在各种新型的能源存储系统中,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高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而备受关注。随着对锂离子电池研究的深入,多种正负极材料已被开发出来,但负极材料仍以碳材料为主。随着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等领域的飞速发展,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的比容量已较难满足大功率设备的需求。因此,开发高容量负极材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四氧化三铁负极材料具有理论容量高、价格低廉、地壳储量丰富等优点,因而受到广大研究者的青睐和关注。然而,目前 Fe3O4负极材料的应用受到限制,主要是因为其存在低的锂离子扩散系数、低的容量保持率以及在锂离子嵌入/脱出过程中的结构不稳定而导致其容量快速衰减等问题。 本文针对上述 Fe3O4负极材料中存在的的关键科学问题,通过介孔纳米线结构的构筑和石墨烯包覆的方法对 Fe3O4负极材料的结构和导电性进行了优化,最终制备出比容量高、循环稳定性好的石墨烯包覆的Fe3O4/VOx介孔纳米线(Fe3O4/VOx/G-P NWs)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水热法合成了尺寸均一的石墨烯包覆的钒酸铁纳米线(FVO@G NWs)前驱体,经过高温煅烧后,FVO@G NWs热分解为Fe3O4/VOx/G-P NWs。 (2)采用XRD、SEM、TEM等表征方法对Fe3O4/VOx/G-P NWs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探索了Fe3O4/VOx/G-P NWs的介孔结构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介孔结构的形成原因是钒酸盐受高温热分解时出现了相分离现象。 (3)采用多种电化学性能测试方法对所得Fe3O4/VOx/G-P NWs进行了电化学性能表征,结果表明经过石墨烯包覆后的Fe3O4/VOx/G-P NWs具有高的可逆比容量(1146 mAh/g)和好的倍率性能(在5 A/g电流密度下,仍保持约500 mAh/g的放电比容量),与Fe3O4/VOx-P NWs相比,其具有更好的循环稳定性,经过200次循环后,其容量保持率高达99%,而Fe3O4/VOx-P NWs的容量保持率仅为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