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对合金凝固组织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来源 :清华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amoy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金凝固过程中经常施加超声、电磁等外场,通过产生受迫运动等作用改善凝固组织。同时合金凝固过程中有时自然对流也对凝固组织有明显影响。因此,研究流动对凝固组织的影响具有深远的学术意义和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以合金凝固过程的外场处理为背景,通过建模仿真研究了强迫流动和自然对流对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建立了模拟流场下枝晶生长的基于格子玻尔兹曼方法(LBM)和相场方法(PF)的流场相场耦合计算模型。开发了基于并行计算和网格局部加密(Para-AMR)算法的三维计算程序,实现了全凝固过程的计算,可计算到固相率接近100%,解决了SIMPLE算法计算流场时速度慢、易发散的问题。在不损失计算精度的前提下,将计算效率提升了两个数量级,解决了因计算能力限制而无法开展流动作用下枝晶生长的大规模3-D数值模拟的难题。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强迫流动下Al-4%Cu合金枝晶生长的数值模拟,发现只有当强迫流动的来流速度大于0.001m/s时才会对枝晶形貌产生显著影响,在一定范围内,流速越高越能促进枝晶生长。相同速度的剪切流对柱状晶生长的促进作用弱于平行于生长方向的流动的作用,强迫流动并不能消除柱状晶的竞争生长现象,只能对各枝晶臂生长速度产生影响。计算了凝固过程中两相区的渗透率,实现了有无强迫流动作用时等轴晶和柱状晶渗透率在全固相率范围内的计算,并提出了强迫流动下两相区渗透率计算的新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强迫流动作用使柱状晶的渗透率随来流速度增大呈指数降低,并使等轴晶渗透率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研究了密度差引起的自然对流对凝固组织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Ga-25%In合金凝固过程中,由于溶质In的密度低于熔体,在枝晶尖端形成多股烟囱状的上浮流动,和文献中的实验结果吻合。Al-4%Cu合金凝固过程中溶质Cu析出后下沉偏聚于枝晶间,形成微观偏析。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发现,超声处理熔体时流动强弱与熔体的性质相关,熔体密度和粘度越大,相同功率下的流动越弱。超声的输入有助于减小熔体的温度梯度。在超声作用范围内,处理效果随熔体跟超声入口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小。确定了在300W的超声作用下流体的雷诺数在020000之间,流速在00.8m/s之间。
其他文献
转录因子在基因表达的差异调控过程中起着中心作用。转录因子功能的改变与多种表型异常、疾病相关。其它调控因子,如lncRNA也参与了基因表达调控。对转录因子以及lncRNA功能的详尽研究将为理解疾病和生物复杂性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获得高精度的转录因子和lncRNA基因表达谱将有助于它们功能的研究。秀丽隐杆线虫C.elegans是一个被广泛研究的模式动物,全身透明,具有固定不变的细胞谱系,非常适合基因表
细胞分裂是一项非常重要且高度保守的生命活动。胞质分裂是细胞分裂的最后一步,在空间上将细胞一分为二。为了保证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多个信号通路参与调控此过程,其中尤为关键的是Centralspindlin-RhoA信号通路。本论文主要探究该信号通路中,起关键作用的胞质分裂相关蛋白Centralspindlin是如何介导形成微管束,以及Mid1是如何介导收缩环稳定的锚定在细胞膜上。Mid1是一
近邻星系中的活动星系核(AGN)对于搜寻小质量黑洞和研究低光度吸积具有重要意义。围绕近邻星系中的活动星系核的一些科学目标,本论文分为两部分,分别是利用现有的Chandra X射线数据研究近邻星系中AGN的统计和物理性质,以及设计软X射线偏振测量仪器用于未来的天文观测。第一部分中,本文利用Chandra/ACIS数据库建立了现今为止最大的近邻星系(50 Mpc以内)X射线观测样本,包含719个星系。
在暴涨时因量子涨落造成的宇宙原初密度扰动触发了重子-光子等离子体中的声波振荡。这些声学振荡导致了微波背景辐射各向异性功率谱和宇宙大尺度结构功率谱中的重子声波振荡特征尺度。重子声波振荡特征尺度可以被当作标准尺来测量宇宙中的距离。通过分析星系的成团性,重子声波振荡已经被成功的直接探测并深入研究。本I 作首次提出如何通过宇宙低密度区域的成团性测量重子声波振荡。我们开发了能高效的在星系巡天数据中寻找巨洞的
近年来,将消减波浪和波浪利用相结合的消波设施得到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提出了一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铰接浮体式俘能消波装置,其利用铰接浮体吸收波浪能并通过动力耗散系统消耗所吸收的能量,从而达到减小波高的作用。本文采用数值仿真与物模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型装置的运行特性及水动力特性进行了研究,探索该型装置消波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基于雷诺时均纳维-斯托克斯(RANS)方程、SST K-Ω湍流理论、非
小行星上蕴含着丰富的稀有矿物资源,并保存着太阳系形成初期的原始成分,是研究太阳系起源和演化历史的活化石,具有极大的科学研究价值。随着近十年来小行星探测热潮的兴起,对小行星的研究已从其轨道、形状、旋转状态和光谱类型扩展到其结构演化机制和外力响应特性。其中,小行星碎石堆结构概念的提出,为所观测到小行星的物理性质和天文现象提供了合理的解释,但同时也对小行星探测任务及相关研究提出了诸多挑战。本文从碎石堆结
天然河流的河床往往由各种各样的床面形态组成。如山区河流中,河床底质主要为卵砾石,床面形态表现为由大卵石组成的满天星式床面结构和阶梯-深滩床面结构。而在平原河流中,河床底质主要为沙质,床面形态的表现形式主要为凹凸不平的粗糙床面和具有沙波形态的沙波床面。床面形态对于近床的水流流速、流速脉动以及涡结构均有较大的影响,进而会影响由水流条件控制的床面泥沙运动。全面、精确掌握各种床面形态上泥沙的输移过程,对于
三维多孔石墨烯材料(3DPGMs)是以石墨烯片层为组成单元的三维多孔组装体,石墨烯固有的物理化学性质和三维贯通的多孔结构,赋予了3DPGMs大比表面积、高机械强度、优异的电子传导能力和高效的传质效率等优良特性,使其在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具有较石墨烯材料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旨在拓展3DPGMs在分析化学领域中的应用,探索3DPGMs作为样品前处理吸附材料的潜能。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开展了基
能传导锂离子的无机陶瓷电解质和有机聚合物电解质是固体或类固体材料,都能作为正负极之间无孔致密电解质隔层单独或与电解液组合用于锂电池中,尤其是用于被认为是下一代电池的锂金属电池中,可以减少金属锂负极的副反应,并较好地防止锂枝晶穿透,有助于解决锂金属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安全性问题。两者在应用场合上具有互补性,都是被热点研究的新型电解质隔层材料。本论文分为两部分,分别研究这两种电解质。第一部分研究石榴石型
阶梯-深潭系统是山区河流在水力作用下自我调节形成的地貌单元,具有稳定河床和生态友好的特点,可高效用于山区河流下切控制及生态修复工程。不过阶梯-深潭系统会在重现期30-50年的洪水中失稳破坏。现有研究尚未揭示阶梯-深潭系统失稳机理,无法为量化建模及工程应用提供科学支持。本文通过水槽试验,观测清水冲刷过程中阶梯-深潭系统的地形流场变化和失稳破坏细节。通过持续增加流量(CIFR)试验探究阶梯-深潭系统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