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究不同人工林地持水能力与树种蒸腾耗水特性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砒砂岩区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油松(Pinustabulaefonnis Carr.)、柠条锦鸡儿(Caragankorshinskii Kom.)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SF60茎流计对不同人工林蒸腾速率进行观测,并同时结合HOBO小型气象站观测相关气象因子,以及对其林下枯落物层持水性能和0~50cm 土壤层物理性质及其持水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林分类型林下枯落物层厚度变动范围在0.73cm~2.77cm,总蓄积量变动范围在1.47t/hm2~7.93t/hm2,且不同林下枯落物总蓄积量大小顺序与厚度一致,大小顺序为油松林>沙棘林>柠条锦鸡儿林>撂荒地;比较2个层次不同林分类型枯落物发现,枯落物半分解层厚度及其蓄积量明显小于未分解层的。(2)对不同林分类型林下枯落物层的持水量研究发现,撂荒地持水能力均小于其它三种林下枯落物持水能力,其中油松林下枯落物最大持水率的值最大,为267.32%;撂荒地的最大持水率值为149.48%。(3)对不同林分类型林下枯落物持水量及吸水速率与其浸泡时间的数据进行回归拟合发现,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的持水量以及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分别呈Q=klnt+b的对数关系和V=ktn幂函数关系。(4)不同林分类型林下土壤容重总体变化不大,撂荒地的土壤容重最大为1.71g/Ctm3,沙棘林和油松林土壤容重值最小,分别为1.49g/Cm3,1.48g/Cm3;总孔隙度的大小变化趋势为油松林>沙棘林>柠条锦鸡儿林>撂荒地;而非毛管孔隙度大小顺序为沙棘林>油松林>撂荒地>柠条锦鸡儿林;油松林下土壤最大持水量最大,值为17.43mm,撂荒地土壤最大持水量最小,值为10.87mm;土壤非毛管持水量与非毛管孔隙度大小顺序一致。(5)三种树种树干液流均出现了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白天的蒸腾速率远高于夜间,夜晚有微弱稳定的树干液流存在,单、双峰规律明显。在典型天气中,晴天的三种树种树干液流速率曲线变化较平缓且峰值范围较宽,液流启动较早,停止较晚;在雨天,峰值较陡且范围较窄,液流启动较晚,停止较早:阴天居中。(6)三种树种液流蒸腾速率与气象因子有密切的联系,同太阳辐射、空气温度、风速、10cm地温、水汽压亏缺气象因子呈正相关,而与空气相对湿度呈负相关。研究结果旨在为干旱区人工林的栽植管理及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