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体质分布情况及手术前后中医证候变化,初步揭示肝癌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手术前后的中医证候变化特点及体质与证候之间相关性,为中医肝癌体质的辨识及辨证论治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对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进行筛查,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及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47例肝癌手术患者纳入本课题研究,进行一般病史采集(基线资料收集采用长海医院中医科制定的原发性肝癌基线资料表)及问卷调查(中医体质采集使用王琦的《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中医证候采集使用长海医院中医科制定的中医肝病证候调查表)。肝癌证候采集为围手术期,分为两次,分别为手术前1~3天,手术后7~10天,体质及基线资料采集集中于住院期间。使用Excel软件编制录入程序对数据整理录入,最后导入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本研究共纳入患者147例,其中男性130例,女性17例,男:女约为7.6:1。年龄为22-74岁,平均年龄46.90±10.76岁。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5-55岁,其中以40-50岁高发。2.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体质分布情况:偏颇体质主要为湿热质、血瘀质、气虚质。体质在肝癌患者及正常人群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质是肝癌的高发体质。3.肝癌患者体质在不同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中,偏颇体质主要是湿热质;而女性患者偏颇体质以阳虚质为主。4.肝癌患者体质与首发时证候存在相关性:平和质与气滞证(肝气郁结证)、实热证(湿热内蕴证)、气虚证(脾气虚证)、阴虚证(肝肾阴虚证)、阳虚证、肝血虚证存在相关关系(P<0.05);气虚质与实热证、气虚证(脾气虚证)、血虚证(肝血虚证)、阴虚证(肝肾阴虚证)、阳虚证存在相关关系(P<0.05);阳虚质与实热证(湿热内蕴证)、气虚证、血虚证(肝血虚证)、阳虚证(脾肾阳虚证)存在相关关系(P<0.05);阴虚质与阴虚证(肝肾阴虚证)、阳虚证、肝血虚证存在相关关系(P<0.05);湿热质与气滞证、阴虚证存在相关关系;血瘀质与血瘀证、气虚证(脾气虚证)、阳虚证、肝气郁结证、肝肾阴虚证、肝血虚证存在相关关系(P<0.05);气郁质与气虚证(脾气虚弱证)、阳虚证、肝气郁结证、肝肾阴虚证、肝血虚证存在相关关系;痰湿质、特禀质与术前证候无明显相关性(P>0.05)。5.肝癌患者证侯量化示手术前后证侯变化:气滞证、血瘀证(肝血瘀阻证)较术前降低,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气虚证(脾气虚弱证)、实热证、肝肾阴虚证、肝血虚证增多,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肝癌手术患者偏颇体质类型以湿热质、血瘀质、气虚质三种体质为主。2.血瘀质是肝癌患者高发体质。3.肝癌患者体质存在性别差异,男性以湿热质为主,女性以阳虚质为主。4.肝癌患者体质与发病时证候存在相关性。5.肝癌患者气滞证、血瘀证(肝血瘀阻证)较术前降低;气虚证(脾气虚弱证)、实热证、肝肾阴虚证、肝血虚证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