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以“豫农211”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因素为玉米单作(M)、玉米大豆间作(MS)、大豆单作(S)3个茬口,副因素为N0(0 kg·hm-2)、N180(180 kg·hm-2)、N240(240kg·hm-2)、N300(300 kg·hm-2)4个施氮量,研究茬口和施氮量对冬小麦叶绿素含量、氮积累量、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籽粒品质及锌累积量、土壤含水量和无机氮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大豆单作及玉米大豆间作茬口冬小麦深层土壤含水量高于玉米单作,大豆单作茬口土壤硝态氮含量较高。2、在开花后期,玉米大豆间作及大豆单作茬口下,冬小麦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总量,高于玉米单作茬口,大豆单作茬口下冬小麦类胡萝卜素含量及叶绿素a/b高于其余两种茬口;施氮量和茬口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均有显著影响,拔节期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为,叶片>茎鞘,开花期表现为茎鞘>颖壳+穗轴>叶片,开花后7天表现为茎鞘>颖壳+穗轴>籽粒>叶片,灌浆中期(花后15天)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为,籽粒>茎鞘>颖壳+穗轴>叶片。3、在拔节期至成熟期不同茬口冬小麦各营养器官及籽粒氮素积累量,整体上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适量施肥有利于氮素的累积;同一施氮处理下,茬口处理间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偏生产力均表现为大豆单作>玉米大豆间作>玉米单作,且在N180和N240水平下均达显著水平。4、不同施氮水平下,与玉米单作相比,玉米大豆间作和大豆单作茬口冬小麦产量增幅分别为4.74%10.01%、5.12%17.05%,且均显著增加;茬口对小麦穗数及穗粒数均有显著影响,对千粒重影响不显著,与玉米单作相比,大豆单作和玉米大豆间作茬口穗数增幅分别为10%15%、4%19%,穗粒数增幅分别为2%21%、4%20%;施氮量对小麦穗数及千粒重有显著影响,对穗粒数影响不显著;不同茬口与施氮量的交互作用对穗粒数和千粒重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结合施氮量与产量拟合曲线方程,玉米单作茬口,冬小麦最佳经济产量施氮量和最高产量施氮量分别为243 kg·hm-2、262 kg·hm-2;大豆单作和玉米大豆间作茬口,最佳经济产量施氮量分别为196 kg·hm-2、210 kg·hm-2,最高产量施氮量分别为205 kg·hm-2、222 kg·hm-2;不同茬口下小麦蛋白含量和湿面筋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不同施氮水平间差异显著,施氮量对大豆单作茬口下冬小麦的容重影响较小,各施氮水平间无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