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iTRAQ技术联合LC-MS定量研究大肠癌细胞骨架蛋白研究背景:细胞中亚细胞结构包括细胞膜、线粒体、高尔基体、细胞核等,在细胞内外信号相互作用下发生着动态的变化。细胞骨架是指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蛋白纤维的聚合物和各种调控蛋白交错连接的动态网架体系,具有维持真核细胞形态、协同细胞移动、帮助细胞变形运动等重要作用。研究目的:利用iTRAQ标记技术LC-MS/MS对比定量分析大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细胞骨架蛋白质组,筛选出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特异性差异细胞骨架,为今后进一步寻找大肠癌的发生发展的特异性生物标志奠定基础,对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临床意义。研究方法:收集肿瘤医院大肠外科2010年11月至2011年2月Ⅰ~Ⅳ期经病理诊断证实的大肠癌标本40例,每例取距离肿瘤l0cm以上的肠粘膜设癌旁正常粘膜对照。经组织匀浆后提取细胞骨架蛋白,并予以定量后并管。蛋白质经纯化、酶解后进行iTRAQ标记。标记后的肽段经除盐后通过两维色谱分离和质谱进行鉴定。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对差异蛋白进行功能分析和蛋白质网络分析。研究结果:总共鉴定出67个在两次以上重复实验中鉴定到的有定量数据的非冗余蛋白质。其中大肠癌组织较癌旁正常组织显著下调(癌/癌旁比值<0.4)10个,显著上调(癌/癌旁比值>2)15个。对于差异蛋白的生物功能解读发现,它们在细胞的粘附迁移、生长增殖、播散及其正负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二部分PKM2和ANXA3在大肠癌组织中的亚组分分布及其临床意义研究背景:细胞器蛋白不仅包括其结构维持蛋白质外,还包括分泌蛋白、穿梭蛋白、和信号转导蛋白等.研究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需要知道其亚细胞定位受外界刺激时在细胞区室间的转运。蛋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亚细胞定位可以帮助阐明细胞内信号转导事件的机制和理解蛋白质之间和蛋白与细胞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目的:比较PKM2和ANXA3这两个蛋白质在Ⅰ期和Ⅱ期大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粘膜组织的亚细胞组分(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器和细胞核)中的差异表达,然后联合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我们试图探索这两个蛋白质对大肠癌早期诊断的意义。研究方法:收集肿瘤医院大肠外科2010年11月至2011年2月经病理诊断证实的Ⅰ期和Ⅱ期大肠癌标本20例,每例取距离肿瘤10cm以上的肠粘膜设癌旁正常粘膜对照。经组织匀浆后提取细胞骨架蛋白,利用免疫印迹的方法分别比较了PKM2和ANXA3这两个蛋白质在Ⅰ期和Ⅱ期大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粘膜组织的亚细胞组分(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器和细胞核)中的差异表达,然后联合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Ⅰ期大肠癌细胞质中PKM2的表达较癌旁正常组织显著上调,Ⅰ期大肠癌细胞膜/细胞器中ANXA3的表达较癌旁正常组织显著上调,而Ⅱ期大肠癌细胞质中ANXA3的表达较癌旁正常组织呈显著上调。2.PKM2在Ⅰ期大肠癌组织中以细胞质型分布为主,在Ⅱ期大肠癌组织中以细胞膜型分布为主。3.与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显示PKM2在大肠癌组织亚组分的分布差异与临床资料没有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