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物质和一氧化氮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瘙痒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来源 :广东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g1395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建立2,4-二硝基氟苯(DNFB)诱导的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小鼠模型,观察小鼠的搔抓反应。 2.观察spantide(NK1受体拮抗剂)、L-精氨酸、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预处理对ACD小鼠搔抓行为的影响,探讨P物质(SP)和一氧化氮(NO)在ACD小鼠模型瘙痒发生中的作用。 方法: 1.ACD小鼠模型的建立选用健康雄性BALB/c小鼠。模型组在第1、2天于腹部剃毛区外涂0.5%DNFB 25μL致敏,第6天于颈背部剃毛区外涂0.2%DNFB 20μL激发。对照I组外涂溶剂致敏和激发,对照Ⅱ组外涂0.5%DNFB致敏和溶剂激发,对照Ⅲ组外涂溶剂致敏和0.2%DNFB激发,致敏、激发剂量和用药时间均与模型组一致。 2.ACD小鼠搔抓行为的观察在无人、安静的环境中,于激发后0~1h、6~7h,12~13h,24~25h、36~37h、48~49h,60~61h,72~73h,84~85h,96~97h,用摄像机持续拍摄小鼠活动1h。录像回放,由不知情人员计算小鼠搔抓次数。 3.spantide、L-精氨酸、NOS抑制剂对ACD小鼠搔抓行为的影响(1)激发前0.5h和激发后11.5h、35.5h、59.5h、83.5h皮内注射生理盐水(0.05 mid、spantide(0.5nmol,0.05mL)、L-精氨酸(300nmol,0.05mid、L-NAME(NOS抑制剂;100nmol,0.05 mid、7-硝基吲唑(NOS1抑制剂;10nmol,0.05mL)或氨基胍(NOS2抑制剂;50nmol,0.05mid,分别观察小鼠搔抓次数的变化。 (2)激发前10min和激发后35h 50min、83h 50min皮内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spantide、L-精氨酸、L-NAME、7-硝基吲唑或氨基胍,分别观察小鼠搔抓次数的变化。 4.皮损内总NO含量的检测在激发后0~1h、36~37h处死小鼠,剪下颈背部皮损进行组织匀浆,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匀浆上清液中NO含量。 结论: 1.ACD小鼠在激发后0~1h出现搔抓高峰,随后搔抓次数迅速减少,搔抓时程与迟发型变态反应过程相似。 2.spantide预处理对ACD小鼠搔抓行为无明显影响,提示SP可能不是DNFB诱导的BALB/c小鼠ACD模型的主要瘙痒介质。 3.L-精氨酸和NOS抑制剂预处理基本上不影响ACD小鼠搔抓行为,皮损内NO含量不随ACD小鼠搔抓时程的变化而变化,提示NO在DNFB诱导的BALB/c小鼠ACD模型伴发的瘙痒中可能不起主要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IAP)Livin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表达与食管癌某些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与Survivin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
目的: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比研究血浆置换与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的疗效与安全性,以其为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的治疗方法选择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英文文
目的: 检测玫瑰糠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IL-10、IL-18水平变化,了解玫瑰糠疹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并探讨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三色法流式细胞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