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叶薯蓣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方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zliang_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对盾叶薯蓣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式的种子发芽特性、开花习性及生长发育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并对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植株的根茎产量和皂素含量作了比较,获得以下主要结果: ① 盾叶薯蓣有性繁殖种子发芽率低于无性繁殖,其中以在培养皿中的发芽率最高,秧盘播种的发芽率次之,地播最差,且最适的播种时期为3月中旬。 ② 一年生有性繁殖植株瘦小,无生殖生长过程,生育期比无性繁殖植株长近一个月,其地下茎干物质含量比无性繁殖植株高4.1个百分点,根茎鲜重则明显
其他文献
广西药用野生稻是我国重要的遗传种质资源,目前采取以原地保存为主的保存法。由于栽培稻新品种的推广趋向遗传背景单一化,特别是转基因品种在野生资源分布区的示范与推广,可能对这些野生资源的遗传组成多样性带来潜在危险。原地野生稻资源是否受到了栽培稻的遗传漂移影响,栽培稻或转基因稻的外源基因是否能够向野生稻漂移,这是保护生物学研究急需回答的问题。 本研究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分子标记为基础,用21
用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方法育成的携带野生稻高产QTLs yld1.1和yld2.1的新晚稻恢复系Q611和受体亲本测64-7(Ce64)作父本,分别与2工个不同类型的不育系配制21对杂交稻组合,以威优46、汕优63、金优207为对照,分析比较了Q611系列组合的产量和产量结构,研究了野生稻高产QTL的增产效果;同时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组合,测定部分形态生理指标,并对Q611及其系列组合进行分子标
福建农林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辐射诱变龙特浦B获得wx糯性突变,进而育成糯不育系cms-龙特浦wxA(野败胞质不育);又在该不育系群体中发现无花粉型核不育(ms)植株。本文以同时带有cms、ms和wx的不育株,即cms-龙特浦wxA~(ms)为材料,观察ms、cms及wx的遗传联系并对ms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研究结果如下: (1) 遗传分析表明,无花粉型雄性不育受一对隐性核基因(msms)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