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土是国家的重要资源,也是人口、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国土规划的目的就是希望利用最佳的方法,对国土资源作最有效率及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利用。国土规划工作在合理利用国土资源、均衡国土开发加强生态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宏观调控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目前正处于国家发展转型期,面对WTO与经济全球化趋势、产业升级、生活环境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等交相错杂的发展环境,我国国土规划理念、国土空间结构与发展定位、国土资源保护、资源配置机制及开发利用指导方针等,有必要重新给予检讨调整,以提出一套符合国家未来发展愿景的规划蓝图,并健全我国国土规划体系。本研究主要对国土规划与管理的基本理论进行深入研究,考察世界各国的国土规划现状和管理体制,提出完善我国国土规划管理体制的对策建议。除了引言及结论外,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国土规划的涵义,国土规划的层次性,国土规划管理的理念及原则,并提出研究国土规划管理机制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主要讨论我国国土规划的发展历程、对规划具体的编制内容、原则和方法进行了研究;同时指出我国目前国土规划工作存在很多问题,并且由于一系列外部环境的约束,使得这一工作变得更为迫切和棘手。第三部分通过对相关国家国土规划管理机制的经验研究,为我国制定国土规划管理机制提供积极的借鉴意义,并根据相关理论和我国国情,提出完善我国国土规划工作的对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如下从我国国土规划管理体制三次大变革中可以看出:第一,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发展,要求国土规划管理体制进行同步改革、发展。改革越深,国土规划管理体制的职能越加强,管理机构越升级、完善,这也充分显示国土规划管理体制是政府依法行政不可缺少的重要职能;第二,党中央、国务院逐次加强国土规划管理体制,改革国土规划管理体制的首要目的是保护耕地,因此,保护耕地是国土规划的头等重要任务;第三,国土规划管理体制总是和完善土地立法同步进行的,依法行政在土地管理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我国国土规划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国土规划的法律地位尚未确立;规划理念和内容未能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国土规划与其他空间规划相混淆;国土规划管理机构混乱;国土规划的调控作用有待强化;国土规划欠缺民众参与机制。我国国土规划管理体制调整的外部条件约束为: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气候变迁下的环境冲击;城市区域竞争与合作;全球在地化的特色;信息技术与网络化;资源区域分配中效率与公平的均衡。考察国外国土规划管理体制,可得到的经验借鉴是:国土规划管理政策目标的明确性;国土规划体系层级分明化;国土规划的合法性;国土管理体制的完整性与效率。完善我国国土规划管理体制的中长期建议是:建立国土规划的基本理念;制定明确而具体的土地使用政策与目标;建立统一的国家层面的空间规划体系;设置国土规划与管理的专责机构;提供公众参与国土规划的渠道。完善我国国土规划管理体制的短期建议是:完善国土规划的法规体系;将国土规划转化为公共政策;;提升部门职能,突出资源管控;建立国土规划落实绩效考核制度;加强国土规划国际交流和人才培养。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分析了国土规划的涵义,国土规划的层次性,国土规划管理的理念及原则,并提出研究国土规划管理机制的理论基础。可以为我国国土规划与管理的理论研究作出贡献。本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分析了我国国土规划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根据我国国情和国外经验借鉴,提出完善我国国土规划管理体制的几项对策建议,对于加强国土规划工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完善宏观调控机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研究的创新点:我国对国土规划的基本理论认识还存在不足,国土规划与区域规划、国民经济规划、城镇规划的区别和联系在理论上认识不清、实践中经常混同。本文分析了国土规划的涵义,国土规划的层次性,国土规划管理的理念及原则,并提出研究国土规划管理机制的理论基础。为我国国土规划与管理的理论研究作出贡献。本文回顾了我国国土规划的发展历程和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指出目前建立和完善我国国土规划管理体制面临的约束性条件,对与人们更好认识中国的国土规划工作和有关部门制定国土规划相关政策提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