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性心肌肥厚时相关信号分子的研究及L-精氨酸对心肌肥厚的作用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ou8209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理性心肌肥厚是高血压、心脏瓣膜病、急性心肌梗塞及先天性心脏病等临床常见疾病的一种并发症,是心脏对多种病理刺激的一种适应性反应。目前认为心肌肥厚的形成与细胞外的多种因子刺激、细胞内的信号转导和核内的某些基因活化有关,其本质特征是细胞基因表达的异常。近年来,对心肌肥厚的功能学变化及其发生时基因表达模式的改变已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但对心肌肥厚形成的具体机制还不甚清楚。形态学的研究手段已经证实,心脏发生病理性心肌肥厚时,不仅有心肌细胞的肥大,尚有心肌间质细胞的增殖及胶原纤维的异常堆积。因此,研究与这些细胞效应相关的分子信号转导机制的改变或信号分子表达的变化,对阐明心肌肥厚的形成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鉴于所使用的心肌肥厚动物模型的纷杂以及模型稳定性的不同,国内外学者在心肌肥厚研究领域的许多实验报道尚有矛盾之处。基于此,本文首先对病理性心肌肥厚的造模方法学进行了探讨,然后以腹主动脉缩窄致心肌肥厚的大鼠模型为研究对象,观察某些信号分子在病理性心肌肥厚形成及其形成受到L-精氨酸影响时表达的变化,从而探讨心肌肥厚与信号分子之间的关系以及L-精氨酸对病理性心肌肥厚作用和相关机制。 <WP=5>1 缩窄腹主动脉致大鼠心肌肥厚模型的制备方法及其效果的探讨目的:本文对大鼠心肌肥厚模型的不同造模术式进行了探讨,并对比了腹主动脉的不同缩窄程度对术后大鼠存活率和造模效果的影响,以期为病理性心肌肥厚的研究领域奠定造模方法学基础。方法:对两组大鼠施行不同的造模术式,4周后对比两组大鼠的存活率,并以此评价该两种术式的优劣;然后用存活率较高的术式将另外四组大鼠的腹主动脉内径分别缩窄至0.5mm、0.6mm、0.7mm、0.8mm(将该四组大鼠依次简称为0.5mm组、0.6mm组、0.7mm组、0.8mm组,以下同),4周后通过比较各组大鼠的存活率来反映腹主动脉的不同缩窄程度对术后大鼠存活率的影响,并以左室重量指数、左心室的室壁厚度、心肌细胞直径以及平均动脉压等为指标来对比评价0.7mm组0.8mm组大鼠的造模效果。结果:(1)与腹正中位行手术切口,逐层分离至腹主动脉的传统术式相比,在右季肋区行手术切口,于腹膜后位分离腹主动脉的改良术式可提高术后大鼠的存活率;(2)对0.5mm组、0.6mm组、0.7mm组、0.8mm组四组大鼠施行改良术式后4周,0.8mm组大鼠的存活率高于其他三组;(3)术后4周,0.7mm组和0.8mm组两组大鼠与假手术组相比均形成了明显的心肌肥厚,但就心肌肥厚的程度而言,0.7mm组和0.8 mm组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实验证实,在制备病理性心肌肥厚的大鼠模型时,采用改良术式将腹主动脉内径缩窄至0.8mm,与将<WP=6>腹主动脉内径缩窄至0.7mm、0.6mm或0.5mm相比,能在不影响造模效果的前提下,提高术后大鼠的存活率。2 病理性心肌肥厚时相关信号分子的研究及L-精氨酸对心肌肥厚的作用目的:本实验对病理性心肌肥厚大鼠心脏内相关信号分子-血管紧张素Ⅱ的1型受体(AngiotensinⅡ receptor 1,AGTR1)、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的表达情况进行了研究,并观察了一氧化氮前体物质L-精氨酸(L-arginine, L-Arg)对上述信号分子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心肌肥厚与信号分子之间的关系及L-Arg对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厚的作用和相关机制。方法:实验动物分四组:(1)假手术组:只分离出该组大鼠腹主动脉而不做缩窄处理;(2)手术组:在大鼠右肾动脉上方分离出一小段腹主动脉,用4号手术缝线将一直径为0.8mm的钢针与腹主动脉一起结扎,再抽出钢针,造成腹主动脉在结扎点处内径缩窄;(3)L-Arg组:腹主动脉缩窄术后即开始给予L-Arg;(4)L-硝基精氨酸甲酯(N-nitro-L-arginine methyl ester, L-NAME)组:腹主动脉缩窄术后同时给予L-Arg及L-NAME。术后6周,用颈总动脉插管法测量各组大鼠血压;精确测量大鼠左心室重与体重;使用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图像分析系统分别检测大鼠心肌细胞直径及大鼠心脏内AGTR1、PKC及MAPK的表达情况,并计量AGTR1、PKC及MAPK阳性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 <WP=7>结果:1.术后6周,手术组大鼠的血压及左心室重/体重比值显著升高;L-Arg能在不影响腹主动脉缩窄大鼠血压的前提下,减小其左心室重/体重比值;手术组大鼠心肌细胞直径及心脏内AGTR1、PKC及MAPK的表达量均显著增加,L-Arg能抑制术后大鼠心肌细胞直径的增加,显著下调术后大鼠心脏内AGTR1、PKC及MAPK的表达量; 2.L-NAME能完全消除L-Arg的上述作用;3.直线相关分析表明,左心室重/体重比值与AGTR1、PKC及MAPK的表达量均显著相关;而左心室重/体重比值与血压值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结论:1.L-Arg在不影响腹主动脉缩窄大鼠血压的前提下,对心肌肥厚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2.血压因素并不是导致心肌肥厚形成与消退的直接因素;心肌肥厚的形成与消退,与AGTR1、PKC及MAPK等信号分子的表达密切相关;3.本实验提示,L-Arg对心肌肥厚形成的抑制作用,可能与L-Arg通过增强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提高心脏内一氧化氮合成量而影响AGTR1、PKC及MAPK等信号分子的表达有关。
其他文献
【摘要】项目化模式作为一种教育理念,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英语教学领域,特别是商务英语教学中。作为被细化了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和应用较为普遍的教学模式,项目化的教学模式引入到商务英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之中,是现代商务英语教学着眼于学生的个体发展的建构性学习方式。本文基于项目化模式的具体特点和现代商务英语教学的基本情况,对项目化的模式应用于商务英语课堂教学之中的实践问题进行研究,期待为商务英语教学提供实践
目的:  观察细胞色素CYPlBl和环氧化酶-2(COX-2)在乳腺浸润性癌、原位癌、乳腺良性病变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二者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在乳腺癌发生发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对英语专业的人才需求剧增,虽然我国将英语课程作为教学中的必学课程,但是在我国英语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严重导致了我国英语专业人才稀缺。同时在我国高校教学中,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要想提高自身的英语能力,通过阅读英文报刊是非常有作用的。因此笔者本文将主要分析英语报刊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课外英语阅读影响力研究。  【关键词】英语报刊 非英语专业
【摘要】本文从语用策略出发,采用语料库分析的方法,研究了40篇企业道歉信的人称指示语的使用特点,并结合网易新闻客户端的案例,对成功的道歉信中人称指示语的作用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在企业道歉信中,第一人称指示语被较多地使用,而第二、三人称指示语则较少被用到,“您”一类的敬称使用普遍。(2)人称指示语与语境相关,可以帮助企业塑造负责任的形象,在道歉信中起到助力作用。  【关键词】语用策略 人称指示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15-01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导向。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优化课堂教学,实现“减负增效”已成为当前教学研究工作的一个重点内容。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实施有效教学,高效教学,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甚至是高效的呢?如何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呢?下面我就自己
目的 (1)探索不同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不同血糖浓度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成模率及存活率的影响。 (2)探讨不同病程、不同血糖浓度对DM大鼠的心肌损伤及其机制。 (3)研究大豆异黄酮(soy isoflavones,SI)对DM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1)SD大鼠75只,随机分出15只作为对照组(NC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最常见的人类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新发生的肝癌中约有40%在中国.和其它肿瘤一样,肝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涉
【摘要】在新课程指导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幅度的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 学习兴趣 教学效率 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19-01  我国古代圣贤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伟
动态观察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不同病程的病理组织学改变及炎症反应的重要调节因子白细胞介素-6(ILK-6)、白细胞介素-8(IL-8)的变化.在地塞米松诱导下可成功建立大鼠P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