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不同靶浓度的芬太尼是否会影响靶控输注丙泊酚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并评估丙泊酚靶控输注系统的临床功能.方法:24例行结肠癌或直肠癌根治术患者,ASAⅠ~Ⅱ,年龄为52~74岁.随机分为丙泊酚复合硬膜外组(A组,n=8);丙泊酚复合芬太尼(2ng·m1<1>)组(B组,n=8);异丙酚复合芬太尼(4ng·m1<1>)组(C组,n=8).三组患者均采用靶控输注方式(以血浆浓度为靶)输注芬太尼与丙泊酚,丙泊酚靶浓度均为3ng·m1<1>.靶控输注时丙泊酚采用Marsh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芬太尼采用Shafer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在靶控输注丙泊酚30、60、90、120、分钟,停止靶控输注即刻及停止靶控输注后2、4、6、8、10、15、30、45分钟、1、2、4、8、12、24小时分别经桡动脉取血,并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丙泊酚的血清浓度.根据实测浓度评估丙泊酚靶控输注系统的临床效能,并经药代动力学软件3P97拟合得到丙泊酚各项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丙泊酚药代动力学模型符合三室开放模型.分布相药代动力学参数:快速分布半衰期(t<1/2>α)、慢速分布半衰期(t<1/2>β)中内室容积(Vc)及消除相参数:消除半衰期((t<1/2>γ)、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清除率(CL),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丙泊酚靶控输注系统的临床效能:偏离性(MDPE)为4.5%,精确度(MDAPE)为12.5%.结论:靶控输注临床剂量的芬太尼(2ng·m1<-1>与4ng·m1<-1>)不会影响丙泊酚的药代动力学特性.以Marsh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设定的丙泊酚靶控输注系统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