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长度重叠子POP-PCR基因组步移技术建立与试剂盒设计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_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没有必要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的情况下,利用基因组步移技术获取已知序列的未知侧翼区域,是多数实验室的选择。目前已建立多种PCR基的基因组步移方法。我们前期建立了重叠子为10 bp的引物部分重叠PCR(Partially overlapping primer-based PCR,POP-PCR),用于基因组步移。POP-PCR不需要进行任何其它操作,是一种实用性强的方法。本论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9-bp与15-bp重叠子POP-PCR;研发了12-bp重叠子POP-PCR基因组步移试剂盒,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测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设计了9-bp与15-bp重叠子POP引物组各两组,每组POP引物由三条引物构成[POP-P(用于第一轮PCR)、POP-S(用于第二轮PCR)、POP-T(用于第三轮PCR)],其3’-端具有9-或15-bp的一致序列(即重叠子)。由于重叠子较短,后一轮POP引物的3’-端重叠子仅能在较低温度下退火至与前一轮PCR产物的重叠子位点。每个POP引物组的三条引物分别与三条特异性引物配套使用,进行三轮巢式PCR反应,用于获取已知序列的侧翼区域。每轮PCR中,最初的5个高严谨循环使特异性引物与已知序列内的互补位点结合,并向未知序列方向延伸,形成一系列目标单链;在随后一个仅有的低严谨循环中,随机引物与模板发生部分退火,形成5’-端含有POP引物的单链DNA池,其中目标单链的3’-端与特异性引物完全互补,而非目标单链不存在任何引物的完美退火位点。在接下来的1个高严谨循环中,目标单链在特异性引物的引导下转变成双链(两个3’-端分别与特异性引物或POP引物完全互补),在此后的高严谨循环中,目标DNA分子被特异性引物与步移引物,按照常规特异性扩增模式进行指数扩增;非目标单链由于缺乏任何引物的完整互补位点,始终不能转变成双链DNA,因而不能扩增。利用POP-PCR对短乳杆菌NCL912的谷氨酸脱羧酶基因(gadA)位点,以及插入了潮霉素基因(hgy)的水稻基因组进行步移。结果表明,所有POP-PCR都可以获得清晰的目的片段,平均长度达1.5 kb。2、设计了12-bp重叠子POP-PCR基因组步移试剂盒。详细介绍了试剂盒的构成与操作方法,并利用阳性对照模板和人基因组模板对试剂盒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试剂盒能高效进行基因组步移,并具有通用性。
其他文献
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加,使企业传统经营管理模式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煤炭企业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产业,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其逐渐将精益化管理应用到企业日常管理过程中,从而不断扩
[摘要]针对高校独立学院考试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构建了可量化的试卷卷面质量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分为2级判定,由8个指标组成,通过出卷环节控制试卷出题质量的4个指标,给出试卷质量是否合格的第一次判定,保证了试卷出题不偏,试卷的题量、题型、试题重复率符合要求,再通过考试结束后对学生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的4个指标,给出考试质量是否合格的第二次判定。该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施对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