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妙悟说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范畴,具有深厚丰富的美学内涵。妙悟的对象是兴趣,兴是形象,趣是精神、趣味,兴趣是情性熔铸于诗歌形象整体之后形成的浑然无迹而又蕴藏深沉的艺术情味,兴趣与韵味有关。妙悟是一种直觉地把握审美对象的能力,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对自身的心灵深处的内省,另一方面对对象的体验,在体验中与对象交流对话并达到相互融合。妙悟的能力不是天生而就的,而是在后天的长期反复的艺术实践中得来的。妙悟是无数代人的智慧的结晶与多种文化碰撞而生成的果实:妙悟与道家、禅宗的思想有直接的联系,妙悟就是悟“妙”,妙与道有关;妙悟吸取了禅的深省内心的方法,而把悟的方向指向了人的身体之外的世界,指向了“本体”。妙悟在当代语境下运用出现了一定的困难:妙悟是诗论,而诗歌在当代已不是主要的艺术样式;妙悟虽有一定的体系性,但不易操作。所以要进行现代转化。与西方文论相比较,妙悟的特色是鲜明的,更凸显出妙悟说的现代意义,但比较是为了吸取别人的长处,发展丰富自己。妙悟可以吸取灵感的狂放色彩,张扬主体的情感,因为妙悟与无意识、集体无意识都有关联。妙悟也可以借鉴直觉与本质直观的思辨性、体系性将自身精密化、系统化、逻辑化,主要表现为理性地分析妙悟的对象、过程以及培养。妙悟的对象——兴趣本来就是蕴含人生意味、历史意味的形象,又可以借鉴本质直观的对象——人的意义、世界的意义来完善。妙悟的过程也可以借鉴直觉、本质直观的方法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最后可以借鉴巴什拉培养梦想的方法来培养妙悟。妙悟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从妙悟的对象来谈,兴趣(即形象与意味)就是在对现实生活关系的表征中凸显出的人生意义。当代现实生活是非常复杂的,古典主义、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多重叠合意味着现实生活中充满了激烈的碰撞与冲突,应该在对鲜血淋漓、惨淡沉痛的现实生活的体验中昭示出历史前进的方向。对现实关系的体验不是妙悟的全部,妙悟更重要的是对人生意义的体验。意义不是偏狭的,而是与全人类有关的意义。强调意义显然有利于克服当下的主体性无限膨胀的“身体性”写作的弊端,强调意义也意味着韵的表达机制的重新回归。从妙悟的过程来谈,妙悟在创作中表现为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创作方法,妙悟意味着作者潜心沉神地体验形象,与对象交流、对话和沟通,使对象有自身生存的内在根据与命运逻辑。相互理解的写作意味着重新唤回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亲切和谐的交流对话关系,而克服当代小说创作的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异化关系。总之,在现代化大潮波及全球的语境下,理性主义的弊端已经暴露无遗,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天人合一”的诗性智慧呈现出美丽的色调,而妙悟说的现代性的意义更为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