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中枢性性早熟诊断预测模型开发研究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fgtestwe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应用预测模型辅助诊断女孩中枢性性早熟(CPP)。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20年4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门诊的1107例已完成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 RH)激发试验的性早熟(PP)女孩,发病年龄4~8岁,收集其体格检查、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骨龄(BA)及盆腔彩超结果。应用R软件(4.0.2版本)进行模型构建、验证和展示,具体包括:1.模型构建:采用Lasso回归分析筛选预测因子,Logistic回归建立预测模型;2.模型验证:使用Cook距离检验强影响点,样条函数检验预测因子与结局的线性关系,方差膨胀因子(VIF)验证多重共线性;通过绘制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的校正曲线,进行一致性测试;绘制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预测能力,计算ROC曲线最大约登指数,得到预测模型的最佳诊断截点以及此时模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使用k折交叉验证法(k=10)对最终拟合模型行内部验证;3.模型展示:使用“Dyn Nom”R包绘制动态列线图,构建网页计算器对模型进行展示。结果1107例PP患儿中,537例(48.5%)Gn RH激发试验阳性并诊断为CPP,570例(51.5%)Gn RH激发试验阴性并排除CPP诊断。模型开发结果如下:1.模型构建:建立Logistic预测模型如下:LN[P/(1-P)]=-5.508+1.579×LH基础值(“Middle”)+2.861×LH基础值(“High”)+1.191×子宫大小+0.316×BA+0.371×病程(“Middle”)+0.430×病程(“Long”)+0.285×乳房Tannar分期(“B>2”)。2.模型验证:经检验,模型不存在强影响点,预测因子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模型的预测结果和实际结果之间具备较好的一致性;连续变量BA与结局呈线性关系,子宫大小与结局呈接近线性的单调关系;内部验证显示模型具备较好的区分度与校准度;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58,当预测截点为0.476时,约登指数最大,模型灵敏度72.6%,特异度86.7%。将预测截点调整为0.75时,模型特异度可达95.09%,灵敏度为50.47%,可指导临床诊断。3.模型展示:模型可通过网址:https://wuwenyong.shinyapps.io/dynnomapp访问网页计算器使用。结论模型适用于发病年龄4~8岁的PP女孩,具备较好的诊断预测能力,应用不同的诊断截点可使模型具备不同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本文旨在明确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荧光探针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DNA对儿童MP大叶性肺炎的诊断价值,以期为临床合理选择诊断方法和早期诊断MP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01月01日~2019年12月31日
目的:探究慢性基础疾病、感染部位、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蛋白、血钠、乳酸、细胞免疫功能等生物标志物与脓毒症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为临床早期识别、诊治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提供线索,从而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6月30日至2020年6月30日我院收治的29天~14岁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住院儿童的临床资料。获取脓毒症儿童年龄、性别、慢性基础疾病、感染部位、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
背景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血清学阳性妇女分娩后,CMV可在乳腺中再活化,导致CMV分泌入乳汁,足月儿具有来自母体的特异性抗体,发生获得性CMV感染可能性小,但早产儿尤其出生体重<1500g的极/超早产儿缺乏通过胎盘获得的母体抗体,且免疫功能发育不成熟,母乳喂养成为其发生获得性CMV感染的主要原因,严重者可致多脏器损伤甚至死亡。目的1.明确出生体重<1500g的极/超早
目的:定量评估磁共振肠道成像总体评分(MEGS)对儿童克罗恩病(CD)活动性分级的价值,以期提高对儿童CD活动性分级诊断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于我院经临床及组织病理确诊的64例儿童CD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儿均行磁共振肠道成像(MRE)和结肠镜检查,这2种检查的时间间隔小于1周。记录患儿的蒙特利尔疾病位置分类和疾病行为。根据克罗恩病简化内镜活动
目的:观察尿道支架短管与传统导尿管两种支架管在采用Snodgrass手术治疗的尿道下裂患者术后的应用情况,为预防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瘘的发生以及提高尿道下裂的整体疗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2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152例采用Snodgrass手术治疗的尿道下裂患儿,152例患儿术后均常规留置导尿管,将152例患儿分为两组,Ⅰ组患儿术后一周采用尿道支架短管替代传统导
研究目的分析二尖瓣成形术(MVP)在治疗儿童及青少年二尖瓣反流(MR)中的近期效果以及术后的远期疗效。研究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20年10月于福建省立医院因MR行不同方式MVP的儿童及青少年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2例(8%),女性患者23例(92%),年龄0.25—15岁(6.17±4.93岁);身高56—168cm(109.16±34.54cm),体重5—55kg(20.42±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患儿血液中miRNAs(miR-127、miR-221、miR-223)的表达水平变化,为新生儿肺炎的诊断提供可靠的生物标志物,同时为深入研究miR-127、miR-221、miR-223与新生儿肺炎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3月至2020年10月于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治疗新生儿的临床资料20例,所有纳入的新生儿入院时间均在出生后6小时内,均系剖宫产娩出、出生
目的通过观察并对比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不同年龄段川崎病(KD)患儿以及对IVIG不同治疗反应中的变化情况,得出诊断KD的NT-proBNP的界值及预测IVIG无反应的NT-proBNP界值,为临床诊断及治疗KD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儿科收治的299例KD患儿,其中完全性川崎病(c KD)224例,不完全性川崎病(i KD)75例;根据对静脉丙
目的:泌尿系感染在儿童常见,尿源性脓毒症是由泌尿系感染引起的全身性感染性疾病,但目前对儿童尿源性脓毒症的临床研究较有限,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单中心尿源性脓毒症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探索儿童尿源性脓毒症的临床特点并分析重症尿源性脓毒症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提高对儿童尿源性脓毒症的临床认识,为早期识别重症尿源性脓毒症、避免慢性肾脏病等不良预后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统计2017年1月至202
目的:探讨儿童期前收缩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临床综合管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立医院儿科在2012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诊治的228例期前收缩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期前收缩类型、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因、治疗及预后等情况。结果:1、基本情况:共收集期前收缩患儿228例,其中男117例,女111例,男女比例1.05:1,平均发病年龄6.7±3.1岁,以7~14岁年龄段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