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在系统分析了电子束焊接功率分布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的计算模型-改进高斯分布模型;采用国际上比较著名的ADINA/ADINAT程序,结合自编FORTRAN有限元计算程序模块,在系统分析了焊接工艺参娄与焊接温度场和应力场关系的基础上,首次总结了各种电子束焊接参数与焊接温度场和残余应力的关系,建立了实验分析与实际焊接的桥梁,这对优化焊接工艺参数和内表面温度的控制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论文创造性地分析了焊接坡口、未焊透和微裂纹对焊件残余应力的影响,这有助于加深对焊接缺陷的认识;论文首次采用了X射线法,无损测定铍残余应力沿层深的分布,与有限元计算结果比较吻合,这验证了有限元法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和X射线无损测定新方法的可行性;铍环焊缝低倍组织显示,在焊缝根部坡口一侧常常出现裂纹,这与有限元法计算的在该处存在极大的残余拉应力有关,这从另一方面验证了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也找到了铍环焊接需要重点关注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