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重要内容之一的课间操,在我国的发展已有近百年历史,它对加强学生体质,加强学科与集体主义教育方面发挥了诸多积极作用。随着社会发展,中小学课间操已由传统的广播体操模式转变为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式。基于此,笔者尝试通过梳理建国后中小学课间操发展演变阶段的基础上,分析课间操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演变特征,探求建国后中小学课间操的发展趋势,为课间操将来的发展提供借鉴。研究认为:一、建国后中小学课间操经历了新形制稳步发展阶段、困境中曲折发展阶段、低谷中探索阶段、多元化飞速发展阶段四个阶段,发展受到政治背景、教育背景、学校体育教育指导思想等因素的影响,呈现了一定的波动性。二、课间操形制受政治和社会发展影响,每阶段的形制特点都有其独特性。总体来说前三个阶段的课间操形制特点受国家当时的政治影响较大,中小学课间操形制内容主要体现为广播体操;第四阶段受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影响,中小学课间操回归“以人为本”的体育本质,以大课间体育活动为其主要形制。三、在特殊的年代具有特殊的政治背景,对中小学课间操的发展既有积极推动作用也有消极制约作用;经济发展既为中小学课间操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又造成了多元化运动形式与中小学课间操的竞争局面;因地域文化特征的影响,中小学课间操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教育理念的变革是推动中小学课间操发展的重要前提;同时中小学课间操发展最基本的是离不开领导的支持和教师的职业素养。四、建国后中小学课间操的发展演变趋势呈现从为政治服务到人本主义、从形制单一到百花齐放、从简单模仿到积极创新等发展趋势。传统课间操在一定历史时期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多元运动方式发展的今天,便具有了一定的限制性,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式的诞生是对传统课间操的改革与创新,也是中小学课间操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