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瑞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髓鞘碱性蛋白(MBP)表达的影响,探究瑞芬太尼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保护作用的部分机制。方法:(1)将60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n=6)、假手术组(n=18)、脑缺血再灌注(I/R)组(n=18)、瑞芬太尼预处理组(n=18),除空白组外,各组均建造大脑中动脉梗阻模型(MCAO),造模成功后2h拔除线栓,再根据术后3个不同处死取样时间点6h、12h、24h进一步分为3个亚组,每组6只。(2)参考Longa 5分制法对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进行评分。(3)HE染色镜下观察缺血侧神经细胞在不同灌注时间点的病理变化。(4)TUNEL法检测大鼠神经元凋亡状况。(5)RT-PCR检测缺血侧脑组织皮质GFAP、MBP表达影响。结果:(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空白组、假手术组的神经功能症状在各时间点无缺损表现,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I/R组和瑞芬太尼预处理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P<0.01);与I/R组同一时间点比较,瑞芬太尼预处理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减轻(P<0.05)。(2)HE染色结果:空白组、假手术组大鼠神经元结构形态清晰完整,未见明显异常改变。I/R组:在6h时胞体肿胀,排列不齐,在12h时细胞肿胀明显,染色疏松淡染,排列紊乱,在24h时神经元坏死和凋亡明显,水肿、肿胀减轻,胞体缩小,见大量固缩变性坏死神经细胞,细胞核消失,部分区域核固缩深染,坏死区炎性细胞浸润,胞质内见微空泡形成,瑞芬太尼预处理组在各时间点整体病理改变较I/R组减轻。(3)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结果:空白组、假手术组可见极少量的凋亡细胞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I/R组的阳性反应物的光密度值升高明显,凋亡细胞数量在各时间点明显升高(P<0.01);与I/R组同一时间点相比,瑞芬太尼预处理组的阳性反应物光密度值降低,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4)RT-PCR检测GFAP、MBP表达结果:空白组和假手术脑组织GFAP、MBP mRNA表达在各时间点未见明显变化(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和瑞芬太尼预处理组脑GFAP、MBP mRNA表达在各时间点均明显升高(P<0.01);与I/R组相比,瑞芬太尼预处理组GFAP、MBP mRNA表达水平在各时间点明显降低(P<0.05)。结论:(1)瑞芬太尼预处理可以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的损伤;(2)瑞芬太尼可能通过调节GFAP、MBP的表达水平而参与脑保护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