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大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应对就业压力以及做好就业准备成为大学生在校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帮助大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提前做好充足的就业准备,成为目前高校和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目前,多数高校为启发学生的职业生涯意识、引导学生探索和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而开展各种职业活动及职业生涯辅导课程。研究者认为,对大学生职业心理发展水平及特点的准确把握,是职业生涯辅导展开的前提。1953年,Super提出职业成熟度的概念,用来表示个体的职业发展水平是否与年龄发展相适应,并完成该阶段职业发展任务的程度,是就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探讨心理弹性、核心自我评价在大学生情绪智力与职业成熟度间的中介作用,对提高大学生职业成熟度,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研究选取35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心理弹性、核心自我评价以及职业成熟度在各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通过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建立情绪智力、心理弹性、核心自我评价影响职业成熟度的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心理弹性、核心自我评价在情绪智力与职业成熟度间的中介效应。本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大学生在情绪智力的维度情绪利用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大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男大学生;大学生在职业成熟度及其维度职业目标、职业价值、亲友依赖上有显著的性别差异,与女大学生相比,男大学生在职业成熟度及其维度职业目标、职业价值上的得分较高,在亲友依赖上的得分较低。(2)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情绪智力及其维度自我情绪管理和他人情绪管理、心理弹性、核心自我评价、职业成熟度的维度职业自主、职业参照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非独生子女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独生子女。(3)文理科大学生在职业成熟度的维度职业价值、职业参照上存在显著差异,与文科大学生相比,理工科大学生在职业价值上的得分较高,在职业参照上的得分较低。(4)有兼职经历的大学生和无兼职经历的大学生在情绪智力及其维度自我情绪管理、他人情绪管理、情绪利用、核心自我评价、职业成熟度及其维度职业目标、职业自信上有显著性差异,有兼职经历大学生的得分均比无兼职经历大学生高。(5)不同年级大学生在情绪智力及其维度自我情绪管理、他人情绪管理、情绪利用、心理弹性、核心自我评价、职业成熟度及其维度职业目标、职业自信、职业价值、职业自主、职业参照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总体来说,大四年级学生的得分均高于其他年级水平。(6)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及其维度与心理弹性、核心自我评价、职业成熟度均显著正相关;心理弹性、核心自我评价与职业成熟度及其维度均显著正相关。(7)心理弹性、核心自我评价在大学生的情绪智力与职业成熟度之间起中介作用。情绪智力不能直接影响职业成熟度,它是通过心理弹性、核心自我评价共同影响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