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河北省鲜活农产品流通组织的发展远远滞后于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这不仅造成鲜活农产品损耗严重,影响农民增收,而且也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提高的对鲜活农产品质量的需求,导致鲜活农产品市场供求失衡。加强对河北省鲜活农产品流通组织的研究,对于提高鲜活农产品流通市场效率、维护鲜活农产品市场供求平衡与价格稳定、提高农民收入和推动河北省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河北省鲜活农产品流通组织为研究对象,对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鲜活农产品流通组织进行了实地调研,获得了大量数据与资料。本文重点对农户家庭模式、批发市场模式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这三种主要的鲜活农产品流通组织模式进行了案例分析,梳理河北省鲜活农产品流通组织发展现状,分析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政府管理和宏观调控不到位;鲜活农产品流通主体发育不足,发展缓慢;流通组织产业化管理水平较低;电子商务人才缺失,缺乏自主品牌,并提出河北省鲜活农产品流通组织发展的对策建议,包括: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完善宏观调控;发展和创新鲜活农产品流通组织主体;优化新型农业经营支撑体系,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强营销和品牌建设;鼓励和扶持与电子商务发展相结合的新型流通组织模式。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结合河北省鲜活农产品流通组织发展的实际情况,运用农户模型、规模经济和博弈矩阵等经济学分析方法,分别对河北省三种鲜活农产品流通组织模式,即家庭农户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和批发市场模式进行案例研究和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家庭农户模式有较大的局限性,必须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转型升级,鼓励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模式,完善规模经营主体的支持服务体系;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于新技术的选择、农业信息的获取与加工、以及对农产品的销售支持不能满足农户的现实需求,应进一步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职能;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在保障供应、稳定价格、把关质量等三方面具有重要的公益属性,政府应出台财税政策予以大力支持,推动农产品批发市场向现代化批发市场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