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金果榄油膏治疗大鼠烫伤的药效学观察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y635434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烧伤是指由各种物理或化学因素,包括热液、蒸汽、火焰、电能、化学物质、放射线等所造成组织损伤的病症。针对频发的烧伤,中药治疗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本课题主要观察川金果榄油膏对大鼠烫伤创面的保护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理,为促进川金果榄油膏的临床应用及新剂型开发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主要实验内容及结果如下:1大鼠浅Ⅱ度烫伤模型的建立大鼠背部脱毛24h后,采用沸水加热的100g砝码分别作用于大鼠皮肤5s、10s、15s和20s,于烫伤24h后切取烫伤创面全层皮肤,制备病理切片,观察皮肤表皮层及真皮层的病理变化。得出结论:烫伤5s能建立稳定的大鼠浅II度烫伤模型,烫伤10s、15s、20s能建立不同程度的大鼠深II度烫伤模型。2川金果榄油膏对大鼠烫伤创面的保护作用SD大鼠2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5组,每组4只。伤后30min分别于各组烫伤部位给药,以均匀覆盖创面为宜,灭菌纱布包扎,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至创面完全愈合,模型组给予油膏基质处理。以上皮完全覆盖作为伤口完全愈合的依据。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组(P<0.01)和中剂量组(P<0.05)均能明显缩短创面的愈合时间。在伤后第7d,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愈合率显著升高(P<0.05),伤后14d亦延续这种趋势。从整个愈合过程中各组烫伤大鼠的病理组织学切片来看,川金果榄油膏能在早期减轻炎症细胞的浸润,加快创面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生长,后期加快表皮覆盖,促进创面愈合。3川金果榄油膏促进大鼠烫伤创面愈合的作用机理SD大鼠84只,雌雄各半,其中正常组4只,其余大鼠随机均分为5组,每组16只。烫伤后,各组分别给予药物治疗,于伤后1d、3d、7d、14d各组随机选取4只大鼠,雌雄各半,尾静脉采血离心得血清,切取创面组织标本,保存于-80℃冰箱。通过对实验大鼠烫伤后1d-14d的部分生理指标的测定发现:伤后第3天,各组烫伤大鼠血清中IL-6含量上升趋势明显并达峰值,且均与正常组差异极显著(P<0.01),间接反映造模成功。从创面组织中SOD和MDA含量可以看出,烫伤创面均在早期有一个不断加深的过程。而药物组创面羟脯氨酸含量均在伤后第3天达峰,早于模型组,且达峰浓度明显高于模型组。伤后第7天,与模型组相比,川金果榄油膏低剂量组创面组织含水量显著下降(P<0.05),伤后第14天效果更加明显(P<0.01);川金果榄油膏高、中、低剂量组SOD活性均与模型组差异极显著(P<0.01),各组MDA含量也均保持下降趋势,高剂量组下降幅度大,与模型组差异明显(P<0.05);各药物组创面组织中EGF含量的达峰时间均早于模型组,且在伤后第7天,川金果榄油膏高、中剂量组创面组织中EGF的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各组烫伤大鼠血清中IL-6含量随时间延长而下降,其中,与模型组相比,川金果榄油膏高剂量组(P<0.01)和中剂量组(P<0.05)下降趋势更明显;各组血清中TGF-p的含量在伤后第7天达峰,且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组烫伤大鼠血清中TGF-p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1.运用加热5分钟的100g砝码致伤5s能建立稳定的大鼠浅II度烫伤模型。2.川金果榄油膏能较好地提高烫伤不同时间点创面的愈合率,缩短烫伤创面的愈合时间,对烫伤创面显示出较好的修复作用。3.川金果榄油膏促进烫伤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可能涉及促进创面胶原生成,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促进细胞增殖和表皮爬行,控制部分炎症介质的过度合成和释放,促进烫伤大鼠EGF和TGF-p含量的升高。
其他文献
摘要:在数学的教学中我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有利于突破教材的难点,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了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有机会展现自我,课堂上要多给学生一点时间和空间,尽量让学生多说、多想、多做、多让学生有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  关键词:教学情境 创设情景 课堂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
摘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来,高中政治教学中面临课堂教学时间少,学生自主支配时间多的情况。而政治课的理论性、抽象性较强。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全面提高政治教学质量,向课堂45分钟要效果,是我们每位政治老师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政治 课堂 教学  以下是我在政治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突出教学的情感性和自主性,营造独具灵性的生命课堂  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识活动与情意活动相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有效课堂教学成为教师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一堂成功的数学课,除了能创造性地处理好教材,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合理的选择教学手段外,还要看教师在课堂上的机智应变能力,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时进行调控。教学效果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调控能力。对课堂教学实施有效地调控,使整个教学流程呈现出预定的、有序的、最佳的态势,这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调控教学目标  
新课程倡导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因此,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数学教学生活化被广泛地引入课堂,成为新课程课堂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但纵观一些课堂教学,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对“数学教学生活化”理解不深、把握不准,教学中走入了误区,值得我们深思。  一、所举的生活事例不符合客观现实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