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宝石能谱CT低剂量扫描及低浓度等渗对比剂在CT门静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探索CT血管门静脉成像中,在降低辐射剂量和对比剂浓度的同时,获得临床可接受的图像质量。方法:收集2013年11月到2015年1月期间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可疑肝脏病变行肝脏三期扫描患者的病历资料,随机分为双低组及常规组行能谱CT增强扫描,每组30例。双低组行宝石CT低剂量与低浓度对比剂的“双低”扫描模式,采用浓度为270mgI/ml的碘克沙醇对比剂;常规组行常规120kVp混合能量的扫描模式,采用浓度为350mgI/ml的碘佛醇对比剂。双低组图像在能谱扫描数据的基础上应用能谱CT软件包先重建出140kV的混合能量图像,应用能谱分析软件,测得门静脉主干与肝实质的最佳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 CNR)在50keV水平左右,将所有的图像均进行50keV及70keV单能处理,其中50keV单能图像采用ASIR(Adaptive Statistical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将ASIR权重分别设为30%、50%、80%进行薄层重建;常规组采用FBP(filtered back projection,滤波反射投影技术)进行薄层重建。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等图像重建技术进行门静脉成像。由2名资深放射科医师采用量化评分制度独立对各组图像的门静脉显示清晰度按5个等级进行主观评分。通过计算客观指标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及噪声来比较图像质量。CT容积剂量指数(volune CT Dose Index, CTDI)、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 DLP)由机器自动计算生成。记录CT容积剂量指数及剂量长度乘积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ffective dose, ED)。对所得的数据资料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病人之间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重质量指数(BMI)均没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2)对两组患者的辐射剂量进行统计,两组的CTDI、DLP、ED均有显著差别。双低组的平均CTDI、平均DPL、平均ED明显低于常规组的平均CTDI、平均DLP、平均ED(P均<0.01)。双低组的CTDIvol为7.95±2.31(mGy),常规组的CTDIvol为9.28±1.37(mGy);双低组的DLP为250.86±33.79(mGy.cm),常规组的DLP为209.96 ±66.94 (mGy.cm);所得双低组的有效辐射剂量较常规组减低(3.57±1.14 mSv vs 4.26±0.57mSv,p小于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双低组50kev单能量图像分为30%、50%及80%ASIR权重进行重建。随着ASIR权重的增大,图像的噪声逐渐减少,CNR及SNR逐渐升高。主观评分中50%ASIR权重的图像清晰度比30%、80%的清晰。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当ASIR权重为50%时,具有最高的主观评分,是较理想的重建参数。(4)双低组50kev单能联合ASIR技术重建的图像SNR、CNR均比70kev单能图像高,噪声比70kev单能图像低,主观质量评分优于70kev单能图像,两两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在使用270mgI/ml相同浓度对比剂的条件下,使用最佳CNR单能图像能够更好地显示门静脉血管。(5)双低组50kev单能联合50%ASIR重建的图像SNR、CNR均比常规组高,噪声比常规组低,而质量评分两者之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这说明在使用低浓度对比剂及低剂量扫描的条件下,门静脉最佳CNR单能图像结合ASIR重建技术能够获取与常规剂量扫描结合高浓度对比剂一样满足临床诊断的图像。结论:在CT门静脉血管成像中,宝石能谱CT使用双低扫描(低剂量扫描及低浓度等渗对比剂),联合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技术,可以在得到满足临床诊断图像信息的同时,显著降低了有效辐射剂量及碘对比剂的摄入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