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沟渠—人工湿地组合系统处理道路径流效应研究

来源 :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攀升,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污染物也连年增长,同时不透水地面的面积与比例在城市中不断上升,由雨水冲刷地表导致的城市面源污染的危害正在不断的展现出来,现已成为威胁城市水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围绕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污染问题,构建以生态沟渠和垂直流人工湿地为组合的系统。通过对比不同运行条件下聚乙烯(PE)塑料填料生态沟渠与矿物组合填料生态沟渠处理道路径流的效果差异,结合微生物特征分析两组生态沟渠去除机理。考察水力停留时间(HRT)与碳氮比(C/N)两因素及其交互作用下,对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脱氮效率的影响,同时分析污水在湿地内部沿水流路径浓度变化规律。分析生态沟渠-人工湿地组合系统在不同工况下运行效果,考察运行间隔时间对系统净化效果的影响,对比生态沟渠、人工湿地独立运行与组合系统串联运行三种运行方式下出水水质的差异,分析生态沟渠与人工湿地各自在系统中承担的作用。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PE生态沟对各污染物的去除率范围在30.96%~70.35%之间,组合填料沟对各污染物的去除率范围为21.93%~66.40%之间。对于COD、NO3--N、NH4+-N和TN的去除效果,PE生态沟污染物去除效果明显好于组合填料沟。通过模拟不同水力负荷与污染负荷下,两组生态沟渠对模拟道路径流的处理效果,两组生态沟渠均随着水力负荷的增大对各污染物去除效果降低;随着污染负荷的增加,两组生态沟渠对污染物的去除负荷线性增加,两组生态沟对COD、NH4+-N、TN和TP去除负荷最高分别为255.56 g/(m2·d)、5.27 g/(m2·d)、7.49 g/(m2·d)、0.99 g/(m2·d)。(2)延长HRT可以提高人工湿地对各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当C/N=10、HRT为12h时,湿地对NO3--N的平均去除率达到98.24%,之后再增加C/N或HRT对NO3--N的去除率无显著性影响。随着C/N的增加,湿地对NH4+-N的去除率显著降低。C/N从5增加到10时,NO3--N去除率显著增加,而C/N从10增加到20,对NO3--N的去除率无显著性影响。随着C/N的增加,湿地对TN的去除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C/N为10时脱氮效果最佳。高C/N时,延长湿地HRT对NH4+-N、TN的去除率增长幅度较小。(3)优选PE生态沟渠作为组合系统所用沟渠,通过在生态沟渠与人工湿地之间设置蓄水池以调节人工湿地HRT,形成生态沟渠-人工湿地组合系统。考虑不同降雨强度的影响,试验设计五种运行工况,在试验设计五种工况下系统对COD、NH4+-N、NO3--N、TN和TP的去除率为87%~95%、68%~86%、91%~99%、74%~87%、70%~82%,对径流污染物表现出较好的削减效果。在综合污染指数评价下B、C、D、E组出水可到达地表Ⅳ类水标准,A组出水TN浓度为2.63 mg/L,略高于地表Ⅴ类水标准。(4)考虑存在长时间不降雨的实际情况,设置3天、一周、三周的系统运行间隔时间,试验结果表明运行间隔时间对组合系统处理径流效果影响较为明显,主要体现为PE沟随着运行间隔时间的增长对径流污染的处理效果变差。由于生态沟渠中内生长一定数量藻类,且残留部分落叶,在淹水期存在部分藻类的死亡与落叶一同析出氮磷,同时淹水期沟渠底部溶解氧不足,聚磷菌厌氧释磷。导致长期淹水状态下,沟渠水体内有机物与氮磷含量增加。(5)对比生态沟渠、人工湿地独立运行与组合系统串联运行三种运行方式下出水水质的差异,发现对于NH4+-N的净化效果,生态沟渠要好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TN的净化效果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明显好于生态沟渠,其原因是湿地对NO3--N去除能力较强。由于C/N较高与溶解氧不足,硝化作用阶段是限制湿地脱氮效果的关键步骤。在组合系统中,经过生态沟渠对污染物的削减,各污染物的浓度降低,平均C/N从20.5降低到13.4,平均NH4+-N/TN从0.6降低到0.5,为后续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脱氮创造有利条件。
其他文献
学位
硅酸盐矿物的风化是重要的一个地球化学过程,微生物对p H的影响和繁殖过程中的次生反应促进了土壤的进化,可以将无黏性的可风化硅酸盐矿物转变成有黏性的次生矿物,由此土体中黏粒的含量得以增多,从而提高土体黏聚力,抗液化能力也就随之增强,因此研究矿物分解菌对硅酸盐矿物的生物风化在改善土体抗液化特性方面的作用和可行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胶质芽孢杆菌作为矿物分解菌,以黑云母和钾长石作为可风化硅酸盐矿物,开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我国地铁建设也进入了黄金发展期,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施工技术难度大,风险性高。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会产生巨大的风险损失,严重危及到群众的生命安全。因此,本文以地铁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为研究对象,从风险预控的角度出发,通过探寻主要安全事故的发生途径,辨识关键风险因素,从而建立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实现风险的动态化评估与可视化预警。该方法加强了对风险的主动控
针对木塑复合材料在加工过程中存在表面波纹明显、加工精度低等诸多问题,而锥形铣削方式能够大大增加铣削过程中的刀刃的理论铣削半径,所以能降低加工表面的运动不平度,从而提高表面质量。因此本文采用锥形铣削方式研究木塑复合材料的铣削性能,选取木塑复合材料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刀具锥度角、铣削速度、铣削深度三个因素,研究木塑复合材料锥形铣削过程中的铣削力、铣削温度和加工后表面质量,希望能够为木塑复合材料在工厂中的
通信系统从有线通信发展为无线通信,微波器件取代了一部分硬件电路,天线作为微波器件中重要元件之一,承担着电磁信号互相转换的作用。因此,对天线工作频段的数目、带宽、增益及辐射特性等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电视广播的卫星信号接收、室内无线局域网(WLAN)和全球微波互联网(WiMAX)等领域中,对天线的要求具有小型化、多频带、圆极化、宽带宽、高增益等的特点。本文将以Ku/K波段卫星信号收发、WLAN、W
近年来,装配式建筑成为国家大力推广的建造形式,从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讲,装配式建筑建造方式改变了传统的粗放的建造方式,具有建造速度快、对环境影响小、施工安全的优点。工期和成本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重要的控制指标,工程项目相关方希望在完成质量等要求的基础上追求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为顺应“十四五”规划的建议,促进装配式建筑持续高速高质量发展,在其成本控制、工期优化方面的研究十分重要。随着信息技术和智能算法在
随着,无线通信网络的极速发展,射频微波电路的设计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滤波器作为射频微波前端电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性能将直接影响整个前端电路的性能。因此,人们对滤波器设计的小型化、精确化有着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随着频带的日益拥挤,如何更充分合理的利用频带资源也向多频滤波器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基片集成波导(Substrate Integrated Waveguide,SIW
随着电商市场的发展和消费群体的年轻化,布艺沙发自身的材质属性和价位也随之有了发展优势。对于软体类或泛品类家具企业而言,其布艺沙发在电商市场的产品布局是企业产品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的一项基础项目。这些企业在从传统门店向线上店铺进入的过渡之际,正在面临应该以哪类人群为目标人群,产品如何定位,具体的产品应该如何设计等问题,这是在产品布局过程中需要深入探讨的。A企业是一家软体家具企业,本文结合理论研究
本文基于水-温度-行车荷载耦合作用影响下的钢桥面铺装体系,建立了横向与纵向裂缝动态扩展模型,进行了应力强度因子的敏感性分析与裂缝动态扩展研究。最后,创建了BP神经网络模型,剖析不同钢桥面铺装层厚度与模量对疲劳扩展寿命的影响。首先,运用DFLUX、FILM温度场子程序创建了低温环境下的温度场模型,求得最大拉应力为2.076MPa。并以该时刻下的温度场作为预定义场导入动力学模型。基于顺序热力耦合模型,
城市隧道群作为城市交通的特殊路段,其交通安全问题形式多样,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城市连续隧道交织区与其他类型的城市快速路交织区相比,其内部车辆行驶更为复杂,车道变换更为频繁,更易产生交通冲突,交通事故频发,影响交织段内车辆的通行效率。因此,研究城市连续隧道交织区内车辆跟驰、变道行为并构建相应模型,分析变道行为对交织区内车辆通行的影响,为提高交织区通行效率和行车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九华山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