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分化是指个体能够将理智与情感区分开来的能力,是个体在原生家庭中开始形成并逐渐稳定的一种行为反应倾向,能够在广泛的情境中对个体的行为进行预测,并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本研究目的是:1.修订适用我国大学生被试的自我分化量表,为后期的研究提供有效的测量工具;2.考察我国大学生自我分化水平发展的群体特征,为后期的研究提供基础信息;3.考察大学生自我分化与压力知觉、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分析大学生自我分化能力在促进心理健康过程中的作用方式,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寻找新的思路。量表的预测部分在河北省石家庄市选取三所具有代表性的大学进行分层整群抽样,共抽取大学生400名,有效被试为348名。正式施测部分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湖北省武汉市及荆州市共六所大学进行随机分层整群抽样,选取被试987名,其中女性617名,男性370名。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修订的大学生自我分化量表共由27个条目组成,分别测量情绪反应、自我位置、情感断绝、与人融合四个维度,量表的信效度指标均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2.从整体水平看,大学生自我分化水平较高,但仍有28.1%的大学生自我分化水平偏低。具体来讲,大学生自我位置、情感断绝和与人融合程度较高,情绪反应程度偏低。3.性别差异比较显示,男生在“情绪反应性”、“自我位置”、“与人融合”分量表上得分及自我分化总量表上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专业差异比较显示,文科大学生在“情感断绝”分量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理科大学生,其它各分量表及量表总分两者差异不显著。恋爱经历差异比较显示,有恋爱经历的大学生在“情感断绝”分量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没有恋爱经历的大学生。4.不同自我分化水平的大学生在压力知觉及心理健康状况上的差异比较显示,高自我分化组的大学生在压力知觉及其两个因子上的得分均显著低于低自我分化组大学生;高自我分化组的大学生在焦虑、抑郁、强迫、人际关系敏感以及总体心理健康因子上均显著低于低自我分化组的大学生。5.大学生自我分化水平和压力知觉对心理健康均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同时自我分化在压力知觉与心理健康之间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