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200m跑运动员体能训练问题研究——以甘肃省第二届大学生运动会乙组200m跑运动员为例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de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运会是一项综合性运动会,它是高校体育工作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是反映大学生身体机能状况、精神面貌的一大盛会,更是对高校体育工作和高校体育教学的一次全面检阅。作为200m跑运动员要想获得优异运动成绩,就要有较强的体能和较好的技术,其体能特征是100m和400m项目的最佳结合点,通过运用最佳的技术,合理分配体能,获得优异运动成绩。  对于运动成绩的获得来说,体能是获得运动成绩的基础,运动员体能在比赛中的发挥直接影响比赛结果,通过体能训练,运用各种有效方法和手段,改造身体形态,提高身体机能,发展运动素质,进而提高运动成绩。因此,以甘肃省第二届大学生运动会乙组200m跑运动员体能为研究,可以为甘肃省大学生短跑运动的训练和选材提供理论支撑,以此促进甘肃省高校田径运动竞技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测量法,以参加甘肃省第二届大运会乙组男、女200m跑运动员的体能为研究对象,以参加甘肃省第二届大运会乙组200m跑的运动员和教练员为调查对象。对体能与运动成绩之间存在的关系展开研究,找出影响体能与竞技水平的相关因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200m跑项目的训练学策略:  1.高度重视体能及专项体能的训练,科学制定体能训练方案  2.科学选材和育才,改善和提高运动员身体形态及机能  3.适度增加体能训练的时间和比例,合理搭配  4.创新体能训练的方法和手段,提升训练效果  5.增加体能训练的负荷,做到准确诊断和合理应用  6.重视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最大化的发挥体能效绩  7.有效利用体能恢复的手段和方法,适时调整  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运动员的科学选材标准,建立人才储备库,积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优先选取“大型化”和“最佳体型”的运动员来进行科学化的训练,使之符合现代田径运动发展的趋势,加大科学选材和科学育才的力度,促使甘肃省高校乙组200m跑项目的健康有序发展。  2.加强运动员身体机能的训练力度,科学合理的安排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以及专项训练,利用体能训练的效果来促进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全面提高。  3.深入认识200m跑项目的特点,在训练中注意大负荷重量与中小负荷重量相结合,注重快速力量与力量耐力相结合,加大力量耐力训练的距离、训练的次数和训练的时间。同时,加强200m跑项目专项素质的认识,加强专项训练中下肢力量的训练,可采用大强度,少次数、快频率的训练方法,也可以采用中等强度或小强度多次数的训练方法,以此来提高运动员下肢的力量。  4.训练中要合理的安排一般体能训练和综合体能训练的比例,从理论上进行挖掘,在实践中检验训练理论的正确与否。加强运动员的心理训练,采用模拟训练法和比赛法等,从时间、次数、量和强度上加强综合体能的训练,全面提高运动员的综合体能。  5.加强教练员之间的交流学习,定期的开办教练员体能培训班,聘请国内外著名的体能专家进行讲座,选派教练员到国家队及省队观摩学习,以此来提高教练员的体能训练水平。也就是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学习策略,全面提升甘肃省高校田径运动竞技水平,促进甘肃省高校乙组200m跑项目的持续健康发展。  6.加强运动员训练动机和自身价值的教育,引导运动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为校增光、不畏艰苦和勇于拼搏的崇高理想。使运动员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同训练水平同步提高。  7.加大对场地设施经费的投入力度,拓宽场地设施经费的来源渠道,多层次,多渠道的借助社会的力量,充分发挥甘肃省高校的资源优势,走多元化发展道路。同时对现有的场地器材进行维修,加强场地器材的管理,训练中对场地器材的利用进行创新使用。
其他文献
期刊
加强大学体育和谐师生关系研究,既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应然选择。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的主渠道,而情绪又具有动机和知觉的积极力量。
2010年,“李刚事件”引发了全民讨论,尽管关于事实的真相存在不同的说法,但民众均选择性地将其建构成了官二代借父权谋私利的污点事件,由此引发研究对人们对事件的建构过程的
期刊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不断重视及全民健身的开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体育锻炼中。高校艺术生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对健康与美的追求更为强烈。为进一步提高高校艺术生对体育的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