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体可以在意识未察觉的情况下自动利用环境中的规则,这是普遍存在于人类行为的一个重要特点。1967年,Reber首次将这种认知行为命名为内隐学习。对该现象的认识被认为是认知科学研究中最激动人心的进展之一,至今,内隐学习仍然备受研究者关注。本研究包含两个主题,第一个主题从注意、目标与情绪入手,通过三个实验,分别考察三者对内隐序列学习的影响。所用序列为颜色和字母构成的双维度序列,其中每一种序列分别作为操作对象或背景出现,即把两个序列分别置于注意与非注意条件下,并且首次设置了单独的测试阶段,不仅可以衡量注意条件下操作对象的学习,还可以考察背景序列的具体学习状况。本研究中对注意的考察首次与目标和情绪因素相结合,更符合自然情境下的学习特点,同时也扩展了对内隐学习影响因素的认识。本研究的第二个主题是通过年轻人与老年人的比较考察内隐学习的脑机制。以老年人为对象的教育和培训活动所构成的老年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正在迈入老龄化社会,成功老龄化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对老年人的这一内隐学习能力及其脑机制与年轻人进行比较顺应了老年人研究的趋势。已有研究证实,内隐学习能力在老年人中保留相对完整。本研究首次将涉及较少动作的三事件序列范式(被试只需对三事件的最后一个刺激反应)与ERP技术相结合,通过年轻人和老年人内隐学习能力的对比,探讨了老年人和年轻人内隐学习中神经生理活动的差异,对老年教育和成功老龄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具体来说,本研究结论如下:1.背景序列随机会干扰操作序列的学习,导致操作序列内隐学习程度降低;但与无颜色背景相比,背景规律组在内隐学习量上与其没有显著差异;同时,对于未给予注意的颜色背景,无论其有无规则,均产生了对于背景序列的无意识加工。操作序列和背景序列两者的习得状况共同表明,在本研究的内隐序列学习中,注意不是内隐学习获得的必要条件。2.与中性词无启动组相比,无意识成就目标启动显著促进了学习阶段处于注意状态下的字母序列和颜色序列的平均反应速度以及内隐学习量,其中对于字母序列任务内隐学习量的促进程度更大;当字母和颜色处于背景状态时,无意识成就目标仅显著促进了字母序列的平均反应速度,内隐学习量则没有明显改善。一方面表明了无意识成就目标对于内隐学习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也证实了无意识成就目标对注意分配的引导性,使得被试专注于操作任务而忽略了背景刺激。也可以推论,无意识成就目标需要通过注意机制才能对学习行为发生影响。3.负性情绪启动下,被试对于操作序列的平均反应时显著快于正性情绪启动,内隐学习量上,两组虽无显著差异但是负性情绪组呈现出一定的优势。表明负性情绪较正性情绪对于内隐序列学习更有促进作用。对于背景序列,正负情绪在反应时和内隐学习量上均没有明显差异,提示无意识情绪启动引导了注意的分配,使得被试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背景刺激,导致情绪启动未对背景序列的学习产生明显影响。可以推论,无意识情绪启动同样需要通过注意机制才能对学习行为发生影响。4.年轻人和老年人对于高频率事件都能够获得内隐学习且成绩相当。在低频率事件的反应上,年轻人反应时呈逐渐下降趋势,而老年人在过程中出现反应时的突然上升,而后缓慢下降,表明老年人低频率事件的学习能力弱于年轻人,鉴于低频率事件的特点,提示这可能是一种伴随老龄化的注意缺陷。ERPs数据揭示了两种年龄相关的差异,一是老年人神经活动水平显著低于年轻人,二是老年人在内隐学习中脑区激活范围更大,包括对额区甚至整个脑区的大范围激活。我们推测这是老年人因脑功能衰退而发展出的补偿机制,即以脑区活动的广泛性代替特定脑区结构和功能的衰退,说明老龄化不是一个简单的衰退过程,而是一个包含获得与丧失的动态发展的适应性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