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气虚血瘀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来源 :河北北方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doude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观察补阳还五汤合抵当汤加减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气虚血瘀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临床疗效并验证其安全性,为临床治疗DPN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遴选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石家庄市中医院内分泌二科就诊的气虚血瘀型DPN患者64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和中药穴位联合治疗组(32例)。在基础治疗上,对照组给予依帕司他胶囊口服,疗程为3个月;中药穴位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补阳还五汤合抵当汤加减口服、注射用血栓通穴位注射,选穴为双侧足三里和三阴交,疗程为18天;中药免煎颗粒冲服,疗程为3个月。应用IBM SPSS25.0统计软件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麻痹评分、中医证候积分量化表的评分变化;胫神经及腓肠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全血粘度:高切200(1/S)、全血粘度:低切1(1/S)和安全性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评价中药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气虚血瘀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本次研究患者配合度尚可,64例纳入病例中4例患者因各种原因未完成试验,最终6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对照组30例,中药穴位联合治疗组30例,经统计分析得出结果符合预期判断:(1)疼痛、麻痹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及麻痹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穴位联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组间比较,中药穴位联合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3)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中药穴位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神经传导速度比较:两组患者胫神经及腓肠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组间比较,中药穴位联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SOD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SOD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组间比较,中药穴位联合治疗组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血流变指标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粘度:高切200(1/S)、全血粘度:低切1(1/S)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中药穴位联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电图、生化全项,血、尿常规、血凝七项等安全性指标检查均未见异常,说明两种治疗方案均有良好的安全性。结论:通过本次试验,初步得出中药联合穴位注射能有效的改善气虚血瘀型DPN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疼痛评分,提高腓总神经麻痹评分,使胫神经及腓肠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加快,增加体内SOD含量,降低血流变,且在应用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值得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将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通过与传统拮抗方案的疗效进行比较,对使用舒更葡糖钠逆转罗库溴铵诱导的小儿神经肌肉阻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以及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间限定为自建库至2020年12月。全面检索关于舒更葡糖钠用于逆转罗库溴铵诱导的小儿神经肌肉阻滞安全性及有效性的临床随
背景: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是一种良性功能性前庭相关疾病,以发作性自发性眩晕为主要症状形式,每次持续5min至72h,病史中合并反复发作的单侧搏动性头痛,病程中伴有畏声、畏光等症状,偶于发作前出现视觉先兆。VM关联了偏头痛和眩晕两种症状,仅根据Bárány协会和国际头痛学会发布制定的VM诊断标准,在缺乏诊断性临床资料的前提下,许多偏头痛和眩晕病人并不能明确诊断
目的:观察益肾化瘀方对脾肾气虚兼瘀血内阻型慢性尿酸性肾病患者的血尿酸、血肌酐、尿素氮、尿β2-MG、24h尿蛋白定量和中医证候变化等临床疗效,及益肾化瘀方中药方剂的安全性,从而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提供新方法。方法:选择就诊于石家庄市中医院医院肾病科2019年11月-2020年1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及门诊的慢性尿酸性肾病(脾肾气虚兼瘀血内阻型)患者60名,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在2010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手术均由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脊柱外科组完成。按纳入标准选择其中80
目的:比较经皮脊柱内镜后路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Posterior Unilateral Laminectomy for Bilateral Decompression,PE-ULBD)与开放椎管后壁切除术治疗单节段胸椎黄韧带骨化症(Thoracic 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TOLF)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
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65%-75%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会发生骨转移,引发骨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等骨相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ts,SREs)。乳腺癌的骨转移过程及其机制极其复杂,临床上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因此急需寻找可以预防和治疗的靶点。精氨酸酶I(Arginase I,Arg1)是一种可以催化L-精氨酸水解为L-鸟氨酸和尿素的酶,其在肿瘤微环境中是由肿瘤相关
目的:观察“牛膝木瓜汤”联合碳酸钙D3片及阿仑膦酸钠片对肝肾阴虚型PMOP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中医证候总积分、骨密度、骨转换指标、疼痛评分及动态平衡功能的改善情况,以期对在中医理论下治疗该类疾病提供新思路。方法:本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内分泌门诊及住院患者中符合纳入标准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碳酸钙D3片和阿仑
学位
目的:探讨超声-核磁共振多模态技术联合神经导航技术在运动区附近脑肿瘤手术中的优势。方法:收集48例累及运动功能区附近的脑肿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研究组接受DTI、BOLD-f MRI、神经导航、术中超声技术行肿瘤切除术;对照组仅接受神经导航切除肿瘤。选取两组患者肿瘤切除率、术后随访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两组患者术中均成功切除肿瘤
目的:观察溃结爽治疗寒热错杂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并通过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IL-6、IL-8的水平变化,探讨其疗效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就诊于石家庄市中医院脾胃科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寒热错杂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0例。分层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分别给予溃结爽和美沙拉秦治疗。两组均4周为1疗程,观察3个疗程。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中医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