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教士办报与中国近代民主观念的输入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zhaojianan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列强侵略的炮火轰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大门,早在19世纪之初就开始了对华传教活动的西方新教传教士从传播基督福音的目的出发,着力想改变中国人传统的价值观和文化观,作为传播文化的近代新型媒介——报刊——就成为了传教士在华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但由于当时侵略战争的背景,大多数传教士还同时兼具着其本国资产阶级利益代言人的身份,传教士的办报活动对中国思想启蒙的影响直到现在还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在本文的写作中,既考虑到传教士身份的特殊性质,考虑到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和办报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一定程度的虚伪性,又结合具体的时代条件和背景,仔细地对其报刊的内容进行分析,并联系当时中国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中产生的变化与反应,对传教士报刊所传播的西方近代文化和民主观念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作出尽可能客观的结论。 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是绪论,分析了传教士在中国办报的背景和原因,包括当时中国社会所面临的巨大转型,对来华办报的传教士及其动机进行大致说明。然后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和西方民主思想的内涵进行阐述,为论文后面的论述作好铺垫。 第二章将传教士在华办报分为三个阶段,重点介绍了《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中国丛报》,《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遐迩贯珍》,《六合丛谈》,《中西闻见录》,《万国公报》报纸的内容和编辑特色。对其中反映出来的传教士的思想特点和报刊内容变化的原因也做了详细分析与评述。 第三章全章分析了对中国社会转型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万国公报》,从它的内容、主要办刊人物和对中国政治变革产生的影响三个方面说明了近代民主观念在中国传播的巨大反响。 第四章谈到了中国落后的现状与根源,以此来揭示民主观念不能在中国自发产生的深层原因。从近代中国新的世界观的形成、民主观念对知识阶层的影响来论述近代中国对民主观念的吸收与实践。最后对近代民主思潮给出了定义,在总结西学的传播引起近代中国在思想层面和政治层面的社会变革基础上,预见近代民主思潮的酝酿兴起将引起更大规模、更为深刻的民主启蒙。
其他文献
<正>紫叶酢浆草又名紫蝴蝶、感应草、紫酢草、三角紫叶酢浆草等,是一种珍稀的优良彩叶地被植物。其花淡雅清秀,叶长年紫红色,形似飞舞的"紫蝴蝶",既可片植、群植,又可盆栽观
现代城市圈的信息知识经济、技术与信息化的融合,这意味着基于信息化的城市圈建设要求进行信息服务的跨系统、地域和部门的整合。以发展需求为导向,本文探讨了城市圈的信息共
<正>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零售商与供应商在渠道中的冲突问题日益成为一个热门而又重要的话题。本文将在总结以往的研究成果上,利用管理学和营销学等相关理论知识,对零供关
在当前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出现在城市之中,而随着建筑结构的不断增高,也使侧移与内力出现了急剧的升高。笔者在本文之中尝试性的以常微分方程求解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日益扩大,高压远距离输电线路日益增多,输电线故障对电力系统运行、工农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危害也愈加严重。高压架空线路的准确故障测距是从技术上保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铜加工材的生产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2003年总产量达到319.60万吨,其中铜板带材约60万吨,成为世界第一大铜板带生产国。
信息化己成为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信息化程度及其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社会经济综合实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经过多年的投入与建设,成都市信息化环境大
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淹没区和水源地——丹江口库区为研究区域,以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理论为基础,以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选取水热条件、地形地貌、土地利用和土壤侵
为了提高填挖方计算精度,采用构建不规则三角网法,构建设计模型与现实模型。通过一次构TIN进行填挖方计算时,在填挖分界处计算模型复杂,很难用计算机自动化实现。为了解决这些问
资源、环境的状况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国情,也是当今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两大难题。尤其,这两大难题在中国更为突出,中国既是个人口大国,又是一个环境大国。人口众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