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中动词-名词搭配错误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对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动词-名词搭配错误进行了研究。研究基于大连理工大学369名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的1,679篇书面作文,建成语料库NE_EWC_MA_2018,共计29.8万词,涵盖议论文、说明文、描写文及记叙文四种作文类型,共11个作文话题。研究根据Nesselhauf的研究把写作中动词-名词搭配错误分成九类:动词错误、名词错误、用法错误1(搭配理解错误)、用法错误2(用法不存在)、动词的介词错误、名词的介词错误、限定词错误、名词单复数错误和结构错误。本研究主要有三个研究问题:(1)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英语写作中有哪些类型的动词-名搭配错误?(2)从概念迁移的角度看,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中动词-名词搭配错误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中动词-名词搭配错误的类型和原因之间的关系如何?本研究首先采用自行设计的标注体系对语料库中的动词-名词搭配错误进行标注;然后,根据研究问题对各类错误进行检索;最后,对错误进行分析并以概念迁移为视角对错误原因及原因与错误类型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发现:(1)在九类动词-名词搭配错误类型中,出错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动词错误(36%)、用法错误2(23%)、名词错误(12%)、动词介词错误(8%)、限定词错误(6%)、名词单复数错误(6%)、名词介词错误(3%)、用法错误1(3%)、结构错误(1%);(2)错误产生的原因为母语与二语之间的差异导致的概念迁移,受到了“基于一语的概念”“共享的概念”和“基于二语的概念”影响,错误主要表现为汉英的词对词翻译以及对英语语言特点的忽视。(3)在九类错误中,全部的名词错误、全部的用法错误2、90%的动词错误及38%的动词介词错误的主要受“基于一语的概念”影响,全部的用法错误1与10%的动词错误主要受“共享的概念”影响,62%的动词介词错误及其他四种类型的全部错误主要受“基于二语的概念”影响。基于以上发现,本研究对大学生动词-名词搭配的教学提出以下建议:(1)提高搭配意识;(2)将词典和语料库引入课堂教学;(3)增加英语语言搭配产出与使用的元认知。
其他文献
支持向量机(SVM)是一种经典的分类技术,以其高效的性能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十分广泛的使用。然而,随着数据规模的不断增大,实时地处理数据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传统支持向量机的算法在计算效率和成本上遇到了瓶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首先利用外点惩罚函数法将支持向量机的原始最优化问题转换为无约束优化问题,再应用随机邻近梯度法进行求解,从而获得支持向量机的在线算法(SPG-SVM)。根据更新迭代使用的数据量是
西方学界关于人类心智或认知活动的研究源远流长。传统的主流思想深受笛卡尔主义的影响,主张人类认知是心智的一种内在孤立活动。20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和哲学研究表明,认知活动不能简单地视为一种大脑的内在孤立活动,认知活动可能与认知主体的身体、行动、环境等因素的交互作用更为相关。20世纪后期,伴随着认知科学及其哲学的发展,重视身体、行动和环境交互作用的上述认知研究逐渐汇聚成为一种具身认知的研究进路,当
本文从乌兰察布市农村生活污水基本情况、治理现状、亮点举措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针对性的提出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对策,以便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水平。
19世纪,随着德意志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德国历史主义思潮发展到极致;面对这一思潮的蔓延,尼采展开了自己的思考和批判。他早期的历史哲学正是这一思考和批判的结果,它集中体现在他早期的著作《历史的用途与滥用》之中,由此引发了人们对历史之价值标准的新思考。本文主要围绕《历史的用途与滥用》这一文本,阐述尼采的早期历史哲学。文章主体分为三个部分:首先,论述尼采早期历史哲学形成的时代背景,即德国历史主义运动。这
随着“一带一路”政策在全球的推广落实,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进一步加强。英语作为全球语言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对中国的英语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对英语专业学生而言,在英语学习中掌握丰富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和中国文化知识十分重要。《综合教程》(第二版)作为英语专业学生普遍使用的教材,致力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
英语程度副词(adverb of degree)的分类等级排序较为严整,其中表示最高量级的程度词被称为极量副词(maximizer)。极量副词不仅用于修饰句内词语的最高程度,还可以在口语对话中作应答语,此时极量副词以独立形式(freestanding form)出现,用于表达说话人的态度和观点。基于Quirk et al.(1985:589-590)对强化词的分类,本文选取可独用于会话中的六个极量
本文以当代绘画为研究对象,以空间观念的表达为切入点,从空间维度、图像元素、表达形式三个层面对与绘画空间相关的理论、以及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理论等文献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重视对传统绘画空间观念理论来源的梳理和对当代绘画空间观念表达的分析,力图以绘画性空间这种空间的基本形态来阐述当代绘画空间观念表现的缘起与意义。通过对各个时期不同绘画作品的空间观念表达的分析和比较,期望重新理解当代绘画创作中的空
人性论的问题不论是在西方哲学研究还是中国哲学研究中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中国先秦时期荀子的性恶论较为受争议,因为在荀子的人性论哲学中,似乎存在着一个悖论:一方面荀子认为“人之性恶”,另一方面却又认为“涂之人可以为禹”。如果人的本性是恶的,那又如何能“成禹”呢?这看起来矛盾的两个方面同时存在荀子道德哲学中,它们之间必定有一个可转化的机制,而荀子在《性恶篇》里也给出了转化的答案,即“圣人”用“礼义”
类比是一种作为论证手法而出现的修辞方式,是人类最基本的思维模式,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中国典籍中的类比推理展现了古汉语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映射。类比翻译是典籍翻译的一个重要环节。《资治通鉴》作为一部中文编年体通史巨著,结构宏伟,取材丰赡,以其独到深邃的历史眼光,力透纸背的说理方式,成为后世“不可无之书”。《资治通鉴》中记载了丰富的类比表达,这些类比表达被用来阐述原因和推断结论。类比既体现在具体
轻动词构式是英语中常见的结构之一,如“have a look”、“take a listen”、“make a decision”。在英译汉的过程中,若将其直接翻译为“看”、“听”、“决定”这样的简单动词,虽然二者表达的意义相同,但其背后动词的语感却没有体现出来。近年来,学者对轻动词构式的研究方兴未艾,但对其汉译的研究却是鲜有人知,更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本文从事件语义学理论出发,以自建新闻报刊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