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内镜辅助下经口咽旁间隙手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对比经口路径与经颈部路径的解剖差异,并制定一套可行性方案。 方法:完整解剖一例尸头(左右两侧),分别从经口路径和颈外路径进路逐层解剖到咽旁间隙及颌下间隙,了解经口路径和经颈外路径在解剖层次上的不同,在暴露重要神经、血管上有何差异。 结果:前间隙位于咽上缩肌与翼内肌之间,向后以茎突的三块肌肉与后间隙分隔。经口路径咽上缩肌是进入前间隙的重要标志,茎突舌骨肌、茎突舌肌和茎突咽肌是前后间隙分界的重要标志,后间隙包含很多重要神经、血管。 根据经口路径解剖时所能暴露的情况以及照明情况,我们人为的将咽旁间隙分为两部分:上部:硬腭平面以上,颅底以下,此部分因硬腭阻挡,在不去除硬腭的情况下暴露及照明都较难;下部:硬腭平面以下至舌骨水平,此部分用0度镜头可以很好暴露,部分区域需要30度内镜镜头或者70度内镜镜头辅助,但是能清楚暴露该部位的神经、血管。 经颈部路径:二腹肌后腹是进入咽旁间隙的重要标志,下颌角平面是副神经进入胸锁乳突肌的标志。 结论:内镜辅助下经口路径对硬腭平面以下的咽旁间隙可多角度、高清晰暴露各血管、神经及肌肉,有助于术中识别及保护,肿瘤也可清晰暴露。内镜辅助下经口路径对硬腭平面以上咽旁间隙暴露较差,同时也意味着手术难度较大,但是经颈部路径对硬腭平面以上咽旁间隙神经、血管暴露较清晰,但是经颈部入路容易损伤面神经网,导致部分面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