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粤东后江湾——一个典型的岬间海湾为例,在对近岸浪、流、潮汐,泥沙、地形等进行现场观测的基础上,结合数值模拟分析,从地形动力学角度对近岸过程的各个主要要素进行研究,探讨了海滩近岸过程不同时间、空间尺度的现象和规律、各个要素的多方式、多层次耦合作用。
本文用抛物线型缓坡方程对后江湾的波浪场进行了模拟,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沿岸的波能流和输沙作用。结果表明近岸岛礁对后江湾波浪传播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金屿有明显的遮挡作用。
本文分析了碎波带内外的波浪统计特征的差异。碎波带内波的频谱多峰特征显著,峰频两侧均存在着显著能量峰值。碎波带波频谱较碎波带外频谱存在有显著的长重力谱峰,表明波浪经过破碎后,约束长波能量被释放出来。波浪向岸过程中谱宽度参量e变大,同时谱尖度Qp减小,显著波陡Ss增大,峰值周期增大。对后江湾一个潮汐循环过程中,碎波带内外的水动力要素进行了分析。碎波带内的潮汐变化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
本文对滩角成因和地形动力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应用元胞自动机模型对滩角地形的形成、发育进行了模拟。从模
拟结果来看,可以认为滩角是通过海滩泥沙、地形与波、流的自组织过程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