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控岬间海湾近岸地形动力过程研究——以粤东后江湾为例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evil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粤东后江湾——一个典型的岬间海湾为例,在对近岸浪、流、潮汐,泥沙、地形等进行现场观测的基础上,结合数值模拟分析,从地形动力学角度对近岸过程的各个主要要素进行研究,探讨了海滩近岸过程不同时间、空间尺度的现象和规律、各个要素的多方式、多层次耦合作用。   本文用抛物线型缓坡方程对后江湾的波浪场进行了模拟,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沿岸的波能流和输沙作用。结果表明近岸岛礁对后江湾波浪传播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金屿有明显的遮挡作用。   本文分析了碎波带内外的波浪统计特征的差异。碎波带内波的频谱多峰特征显著,峰频两侧均存在着显著能量峰值。碎波带波频谱较碎波带外频谱存在有显著的长重力谱峰,表明波浪经过破碎后,约束长波能量被释放出来。波浪向岸过程中谱宽度参量e变大,同时谱尖度Qp减小,显著波陡Ss增大,峰值周期增大。对后江湾一个潮汐循环过程中,碎波带内外的水动力要素进行了分析。碎波带内的潮汐变化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   本文对滩角成因和地形动力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应用元胞自动机模型对滩角地形的形成、发育进行了模拟。从模 拟结果来看,可以认为滩角是通过海滩泥沙、地形与波、流的自组织过程形成。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土壤侵蚀已造成地表切割破碎、自然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破坏、土地质量下降、生态功能衰退等环境问题,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将土壤侵蚀作为一项独立的生态破
大规模的煤炭资源开发一定程度上使得区域景观格局发生变化。露天煤矿的开采在改变了当地景观类型的同时又增加了斑块种类,对生态环境有很大的扰动作用,尤其是工矿用地等人工
地下水数据共享是解决地下水数据资源重复监测和建设,打破不同部门地下水数据壁垒的有效途径。在科学数据共享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地下水数据急需共享的背景下,系统地研究地下
随着后工业社会城市环境的不断改善及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加,城市居民对游憩活动的需求不断增长。城市游憩逐渐成为现代城市的重要功能之一。我国对城市游憩的专门研究一直以来较
本论文选择龙岗火山群典型泥炭地——吉林省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川泥炭地为研究对象,结合大量的野外调查、观测实验和室内分析工作,通过研究典型植物群落优势植物的光合作
  本文明确了为南水北调工程建立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重大意义,详细设计了系统的建立方案,重点介绍了系统建立的基本流程及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在景观显示、数据查询、表面形态分
叶面积指数(LAI)被定义为每单位地表面积的叶面面积比例。它控制着植被的许多生物、物理过程,如光合、呼吸、蒸腾、碳循环和降水截获等,同时,叶面积指数能为植冠表面最初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