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天鹅洲故道位于长江中游北岸,湖北省石首市境内,是长江1972年截弯取直形成的故道。故道地理位置优越,水质环境条件良好,目前已建成麇鹿和白鱀豚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而白鱀豚保护区已成为长江江豚重要的生活栖息地,目前生活着30头左右的江豚。小型鱼类是江豚的直接食物,因此其渔业资源状况直接关系到江豚的生存和发展。似鳊(Pseudobrama simoni)属鲤形目、鲤科、鲴亚科、似鳊属。似鳊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大水系,是一种小型经济鱼类,目前已成为天鹅洲故道的优势种之一。本研究根据2011年3月至2012年1月间采集于长江天鹅洲故道的596尾似鳊样本,分析了似鳊年龄、生长、死亡率和繁殖特性,不仅丰富了该物种的生物学知识,也为故道似鳊资源的管理及江豚饵料的保障提供了依据。主要研究结果描述如下:似鳊的鳞片年轮特征表现为疏密、切割型或混合型。边缘增长率的值表明,年轮年形成一个,在每年的3到5月之间形成。鳞片的判别能力为97.3%,同一观察者两次年龄读数间的吻合率为85.5%,样本的总变异系数为4.88%,这些证据说明鳞片是一种好的年龄鉴定材料。似鳊年龄结构简单,雌雄群体均由1-5个年龄组组成,1-3龄占87.4%,高龄鱼较少。渔获物的体长分布范围为3.8cm-15.7cm,优势体长为7.3cm-11.3cm,所占比例为89.12%;体重分布范围为1.38g-75.8g,优势体重为5.5g-40.5g,所占比例为90.13%。雌雄的体长体重关系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合并为:W=0.01SL3.2488。体长与鳞径之间的关系式也合并为:L=39.55R+2.64。根据雌雄退算体长拟合的von Bertanffy生长方程分别为Lt=19.98(1-e-0.1692(t+1.2118))和Lt=17.99(1-e-0.176(t+1.3982)).雌雄似鳊的表观生长指数分别为φ♀=1.83和φ♂=1.76。雌雄的捕捞死亡率分别为F♀=0.54a-1,F♂=0.53a-1。群体利用率为0.57。似鳊全年雌雄性比为2:1,除7月的性比接近1:1,其余各月份均为雌多雄少,三月的雌雄比高达7:1。10cm以上个体以雌性为主,8尾14cm以上的样本中仅有1尾为雄性。初次性成熟体长(L50)雌雄分别为8.3cm、8.2cm,最小观测性成熟个体:雌性体长7.4cm,体重8.1g、雄性体长7.7cm,体重7.9g。在天鹅洲故道中似鳊的性成熟系数值从3月开始上升,至8月至最大值,9月下降,到10月降到最低点,低值一直持续到次年1月。卵巢发育的周年变化和卵巢组织切片的结果显示,似鳊的的卵巢在5月已经发育到Ⅲ期以上,有一半达到Ⅳ期,Ⅳ期一直维持到8月,至9月退化吸收至Ⅵ-Ⅱ期并以Ⅱ期越冬一直持续到翌年3月。长江干流似鳊在8月出现已经产完卵的个体,性腺组织切片显示,卵巢中同时存在产后空滤泡和正在发育的各时相卵母细胞,由此推断似鳊为分批产卵鱼类。5尾采于9月5-6号的幼鱼耳石磨片日轮推算结果表明似鳊的产卵日期在7月中旬。绝对繁殖力平均为13460±4883粒,相对繁殖力平均为984±533粒/g。根据生长和死亡率分析结果,可以推断目前天鹅洲故道似鳊种群处于过度利用状态。根据对性腺发育和繁殖习性的观测,认为似鳊种群在天鹅洲故道不能产卵繁殖,天鹅洲故道的似鳊群体来自长江的补充。因此建议在似鳊种群资源管理上,首先要减少抬网等破坏性较大的网具使用,降低捕捞压力;其次要定期开闸放流,灌江纳苗,以维持似鳊种群数量,为长江江豚食物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