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正义观研究——兼论马克思对自由主义正义观的批判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y95382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性的政治哲学话语中,公平正义一直被塑造为最重要的政治价值。何谓正义?纵观西方正义理念的历史沿革,思想家纷纷提出了不同的正义范式、建构不同的正义理论。作为西方政治理论中最主要的术语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也对正义进行过论述。近年来,人们围绕着马克思的正义理论进行了很多的研究,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就马克思是否谴责资本主义为非正义展开了长达30多年的“马克思与正义之争”,而争论最主要的一个结论就是:马克思存在一种正义理论,或者认为其是一事实判断(伍德);或者是把它理解为一种价值规范(胡萨米);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正义是多维度的,应辩证的来看(凯?尼尔森),他们分别引述马克思的原著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马克思在哲学史上实现的是哲学变革,那他所建构的正义理论是和自由主义正义理念分道扬镳。只从正面来阐述马克思正义思想显然是不足于阐释其真实含义,通过与自由主义正义论的比较,可以清晰的展现马克思的正义原则以及马克思为其原则辩护的方式。在谈论正义时,马克思确立了从物质利益等客观条件出发来探索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建立了从历史维度解读正义,这为克服资产阶级宣扬的价值规范之无根性开启了可能的路径,同时我们也应该避免对马克思正义思想作历史主义的解读,因为在其著作中隐含着一些道德诉求,是我们无法忽视的。
其他文献
以自制的CeF3粉体为原料,在真空碳管炉中采用温度梯度法制备了CeF3晶体。通过X射线衍射、SEM、EDS等分析方法对不同影响因素下的产物进行表征,CeF3晶体进行镀膜实验,并对所得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大众文化在我国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移动媒介和数字媒体等在大众生活中的普及,粉丝群体也空前壮大起来。由于粉丝具有群体性、组织性和参与性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进步将会大大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而作为农业进步的依托---科学技术,在农业进步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依靠科技传播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