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高级汉语学习者虽然已经掌握了丰富的语言形式知识,但无法有效地成段表达、篇章能力不高是中高级阶段汉语教学中的一个瓶颈问题,多年来未能有效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表达“流水账”的问题。中高级阶段汉语学习者注重篇章能力的培养与拔高已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共识。思维导图作为可视化的助益思考的工具,能够展现大脑的思维过程,组织思维结构框架,在理论上能够有效解决以上问题。本文创新点主要在于尝试以思维导图为载体,从话题转换、衔接与连贯等角度入手,尝试培养中高级汉语学习者的语篇意识和篇章结构表达能力,帮助构建个性化的表达框架。本研究选取瑞典隆德大学中文专业中级班KINA23作为研究对象,13名实验对象均为瑞典籍全日制汉语学习者,年龄集中在22-25周岁之间,已经进行了三年的汉语专业学习(中间一年为赴中国交换学习),对中国国情及文化较为了解,且汉语学习兴趣较高。本研究在30课时的综合课教学中,主要从课前、课中中及课后三个阶段进行了实验与访谈,通过系统运用思维导图合理串联阅读与写作,考察在篇章结构促成中的效果,并在实验中搜集书面作业及访谈录音,具体指标涉及到话题链数量、链中平平均分句数、零形成分数量、目标语言项目等。为更好体现思维导图篇章促成效果,实验后期选择与其他相关实验中数据加以对照,趋势图显示学生进步较为明显。数据分析及实实验结果显示:(1)学生表达词汇丰富度提高、话题链长度明显增长,学生汉语篇章表达水平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篇章意识明显提高;(2)书面作业发现学生有意识地使用时间、空间顺序等进行篇章结构组织,书面产出所需时间缩短,结构化和可读性大大增强,表达更为地道;(3)学生对于词汇、课文结构的记忆增强,能用结构来预测文本内容,同时较为自觉的应用到其他输出任务中,帮助自己的表达,且思维导图使得学生学习效果“可视化”,给学生带来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