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超(超)临界锅炉用先进耐热钢持久性能及相参量的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sometimest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超)临界锅炉用钢的服役环境比较苛刻,其组织在高温和压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一系列变化,而劣化的组织会导致材料的持久强度、持久塑性等急剧下降。一旦发生破裂爆管,会影响火电机组的正常运行,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会导致人员伤亡。为保证火电机组能够长期稳定安全的运行,对其用钢的持久性能及相参量演变的分析就显得很有必要。超(超)临界锅炉用钢主要分为铁素体耐热钢和奥氏体耐热钢两类,本文针对这两类钢的典型代表进行了如下研究:在持久性能评估方面,通过对常用LMP参数法的C值优化及应力分区,提高了性能预测的准确性并显著降低了传统LMP参数法对这类用钢性能过高估计的倾向;在此基础上,研究出一种基于短时(≤5×103h)实验数据评估上述钢种长时(5×103h~105h)持久性能的方法。该方法的应用可将过去上万小时的实验时间缩短到5×103h以下并能保证预测的准确性及可靠性。此外,在单一温度下,采用一次对数函数外推其长时性能,该函数与数据的吻合性较好,解决了线性函数带来的过估问题。在相参量研究方面,对TP347HFG及Super304H钢中析出相的数量、元素浓度及其分配量等进行分析,并建立这些相参量与持久性能之间的关系。其主要内容分为以下两部分:①C、Nb含量对TP347HFG钢高温持久性能的影响,不同来源的供货态及持久态样品在相参量上的差异并针对该钢提出较为合适的C/Nb比;②供货态及持久态Super304H钢中析出相的的演变规律及其与持久性能的关系;此外,就该钢在运行过程中的意外爆管样与正常运行样进行比较并揭示爆管的真正原因。在相分析中,主要用到的技术包括课题组自主研发的复相分离技术、热力学计算(Thermo-calc)以及在电子探针、透射电镜条件下进行成分测定等。将上述持久性能评估方法与相分析方法结合,可以找出不同来源、不同状态的材质在组织及性能上差异的原因,从而可通过改良成分及热加工工艺缩小差别,为促进这类钢的国产化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
其他文献
在动植物的胚胎发育过程中,一个受精卵细胞需要经过多次分裂与分化才能形成具有复杂结构的组织和器官,这种有序结构的形成需要细胞在分裂时必须沿着特定的分裂位点(或平面)进行细胞质分裂,而不能随意选取其它位点,因而,在细胞分裂时能够正确地选择分裂的位点对于胚胎的正常发育是非常重要的。以酿酒酵母为代表的多种芽殖酵母在细胞分裂时其细胞质分裂的位点也不是随机的,而是受到前一个细胞周期留下的空间地标的控制,研究这
茶作为一种集经济、生态和健康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产品,其产业的发展直接关乎社会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前,茶产业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面临融资困难,资金流通的难题,直接制约其发展。本文通过对茶产业转型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的分析,探讨了金融支持对茶产业转型的类型,并提出加强金融支持推动对茶产业转型的对策。
天然免疫反应是宿主抵御病毒入侵的第一道防线。而干扰素,包括一型干扰素和三型干扰素就会被激活来抵御病毒的感染,它们通过直接干扰病毒的复制以及激活下游的干扰素刺激基因(ISGs)来消除随后的抗病毒反应,它们是宿主天然免疫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型干扰素主要包括IFN-α和IFN-β,是天然免疫反应中主要发挥作用的细胞因子;而三型干扰素是最新被发现的一类干扰素主要包括IFN-λ1、IFN-λ2、IFN-λ
迄今为止发现数量尚极其有限的古生菌病毒群体却已展现了极为丰富的多样性,对它们的研究正使人们对病毒的起源、分类和对生命进化的影响形成新的认识。相对于6200多株原核病毒,目前仅有约120株古生菌病毒被报道。由于缺乏稳定、易操作的病毒-宿主间遗传操作系统,仅有少数几株嗜盐古生菌病毒得到深入研究,对于古菌病毒在感染宿主、基因组复制、病毒组装及释放等生命循环过程中调控机制的认识大多还是通过对病毒基因组的生
由于地表变化区域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知性,很难定向采集数据。传统的面向全域的数据采集又会导致对非变化区域的重复工作和资源资金等的严重浪费。基于变化区域一般都是极度稀疏的假设,可以采用压缩感知理论研究城市遥感影像的定向变化检测和增量更新问题。前期的实验已经证实,不同时相压缩感知测量数据的差值可用于无损重构变化区域,所需数据量仅为变化区域的数据量的2-3倍。为充分利用变化区域时空连续性和结构等先验信息,
口蹄疫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的成员,其感染存在两种形式,即急性感染和持续性感染。自然条件下,口蹄疫病毒既可以引起偶蹄类动物急性感染,也可以低毒的形式于动物体内产生持续性感染。在离体细胞培养的实验条件下,口蹄疫病毒急性感染导致宿主细胞病变(CPE)死亡。通过改变病毒感染条件和感染后存活细胞的筛选,也可以在实验条件下获得持续性感染口蹄疫病毒的细胞株。病毒持续性感染细胞株的建立有利于深入研究病毒和宿主细
近年来,基于纳米材料优异的光学,电学,磁学等性质,纳米材料已经被广泛地用于生物检测,示踪,光电转换及光热治疗等研究领域。通过调节纳米材料的组成、尺寸及形貌等,可以有效地调控纳米材料的各种性能,已发展的化学和物理合成方法有效地实现了对纳米材料的调控,这些合成方法往往涉及强的氧化还原试剂,苛刻的反应条件以及极快的反应速度。随着材料学、化学及生命科学等交叉学科的发展,人们认识到活细胞具有极高的组织化体系
碳纳米管自发现以来,由于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等使其在很多领域都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尤其是作为高分子材料改性的填料而备受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导电高分子材料的突出优点是既有无机半导体和金属的光学和电学特性,又具有有机聚合物的可加工性和柔韧的机械性能。填充型导电高分子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能源、化工及宇航等领域,被认为是最具发展前景的导电高分子材料之一。在目前所见的报道中,绝大多数科研工作都致力于高
多铁材料由于铁电性与铁磁性甚至铁弹性的共存,具有在外磁场作用下产生电极化或者在外电场作用下产生磁化的磁电耦合效应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是,通常单相多铁材料的磁电耦合系数很小,且大多在低温下才能实现,这些缺陷限制了单相多铁材料的实际应用。因此,复合多铁材料引起了人们广泛的研究兴趣。另一方面,一维纳米材料因其具有的不同于块材和薄膜的特殊性能以及在传感器、光电子器件、存储器件等方面的潜在应用而引起了广泛
近年来随着一大批高混凝土坝工程的相继建设,施工期温控防裂方面的研究也愈发受到重视。但对于施工期温度场的仿真精确快速仿真、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期温度裂缝开裂机理、动态扩展模拟方法,国内外至今还没有成熟的研究成果。本论文拟基于热-流耦合算法的大体积混凝土水管冷却精细模型,并结合并层算法,高效准确的模拟复杂环境条件下混凝土温度变化及分布情况。在混凝土开裂研究方面,建立基于随机骨料-界面-砂浆三相非均质细观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