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腰椎侧隐窝阻滞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zou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是一种脊柱退行性疾病,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逐渐增加,是造成老年人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保守治疗常效果不佳;外科手术治疗由于创伤大、并发症多,且LSS以老年人居多,患者常难以接受;单纯硬膜外腔药物注射治疗效果往往难以维持,常需多次反复注射治疗,这样反复多次注射激素类药物会产生一些并发症及副作用。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PRF)以其创伤小、并发症少且可重复性操作等优点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慢性疼痛治疗中。然而,PRF治疗LSS的报道相对较少。本研究拟观察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应用PRF联合腰椎侧隐窝阻滞治疗LSS的临床疗效。目的观察DRG-PRF联合腰椎侧隐窝阻滞治疗LS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山东省立医院疼痛科2014年6月-2017年6月采用DRG-PRF联合侧隐窝阻滞治疗的LSS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并随机抽取我科同期采用单纯侧隐窝阻滞治疗的LSS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月、3月和6月时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对有可能影响疗效的性别、年龄、是否为体力劳动者、是否居住于农村、病程长短、病变节段、行走距离是否<100米等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记录不良反应及半年内接受手术治疗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阶段的VA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3月、6月时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1月及术后6月的优良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有2例患者发生脊柱间盘炎;观察组半年内有2例患者行脊柱内镜治疗,1例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对照组半年内有4例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结论DRG-PRF联合腰椎侧隐窝阻滞治疗LSS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腰椎侧隐窝阻滞治疗。疗效与不同治疗方法有关系,而性别、年龄、是否为体力劳动者、是否居住于农村、病程长短、病变节段、行走距离是否<100米均不是影响其临床疗效的因素。
其他文献
例1:患者,女 35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鼻塞、流清涕、打喷嚏、头昏、头痛、食欲下降、全身乏力.每次历时l至数小时,有时头痛、乏力达3~5d,服感冒药及止痛药无效,能自行缓解.
2004年3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在高中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丰富、拓展和主动开发课程资源。所谓课程资源,即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
目的:观察安脑片治疗肝火亢盛型原发性高血压眩晕临床疗效。方法:筛选在本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和治疗组55例;2组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
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岗位能力的非智力因素,找出影响提高岗位能力的问题所在和解决办法。《数控原理与系统》课程要紧紧围绕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及就业的适
目的评估心先安对肺心病急性期心功能的改善作用及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择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60例,心功能Ⅲ~Ⅳ级.随机分为心先安组及对照组各30例.心先安组给予心先安注射液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许多沿海国家将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作为增加国民生产总值的有力的战略支撑点。河北省作为我国主要沿海省份之一,必须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建设沿海经
[摘要] 我国的信用经济建设才刚刚起步,主要任务是建立起统一完善的社会信用服务体系。其中信用服务中介机构的建立又是社会信用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本文通过将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与国外发达国家的情况进行对比,总结出我国信用服务中介机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 社会信用体系 信用中介机构 信用经济    现代经济之所以被称为“信用经济”,原因之一是因为债权债务关系在经济生活中无处不在。
介绍了GIS中局部放电测量常用的两种方法-超声波法和超高频法,从方法构成、监测使用范围和抗干扰能力等方面对两者进行对比,辨析各自的优缺点,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现行会计处理方法忽视股权资本的成本,在进行企业绩效评价时只注重短期效益和单个企业(或单个部门)的评价,不注重价值链整体效益的衡量,不能反映资本净收益状况与资本运营的增值效
摘要:自高校扩招以来,新校区建设蔚然成风,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大潮涌向各级各类高校,并在发展变化过程中显现出来“资源稀释、管理难度加大”等一系列问题,针对现实问题,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教育社会生态;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6-0098-02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高教结构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