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人的内窥镜定位系统软件平台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ery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窥镜被广泛地应用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医生通过进入病人体内的内窥镜探头传回的内脏组织图像来判断病情。但由于内窥镜探头在病人体内时不可见,医生难以判断内窥镜实际的位置和朝向,容易造成误判。因此,需要设计一个内窥镜定位系统,为医生判断内窥镜的位置和姿态提供可视化的辅助手段。基于虚拟人体模型的内窥镜定位系统利用虚拟人技术和基于磁场的内窥镜定位方法来完成可视化的内窥镜定位。系统的硬件部分包括固定在内窥镜探头上的陀螺仪和磁场传感器,硬件获得的位置和角度数据通过串口传入PC机中,以直观的方式显示在根据实际病人建立的虚拟人体模型中。本文首先阐述了内窥镜定位系统的定位原理和系统结构,详细介绍了虚拟人体模型的构建过程以及基于虚拟人体模型的软件平台的搭建,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以及软件平台的稳定性和实时性。本文主要进行了如下工作:1.学习并调研磁场定位的原理和方式,针对磁场定位的特点和系统的需求,设计了基于虚拟人的内窥镜定位系统软件平台;2.深入学习图像处理相关算法和医学影像处理算法,对DICOM格式的CT扫描序列进行预处理,并利用阈值分割和形态学处理等方法分割出包含单个目标器官的图像序列;3.研究三维数据可视化相关算法,在深入学习三维重建算法的基础上,利用Marching Cubes算法重建出带有重要器官的虚拟人体模型;4.研究计算机图形学相关内容,利用OpenGL函数库实现虚拟人体模型的变换和光照混合等渲染过程,并利用MFC的OpenGL编程实现人体模型的交互式三维显示;5.利用串口通信、多线程编程以及进程通信技术,完成与硬件间的数据通信,并在虚拟人体中实时显示定位结果的功能,结果符合实时定位的要求;6.对内窥镜定位系统进行实验,优化系统使其达到必要的角度和位置精度要求。
其他文献
在地震前兆监测中,需要对地壳温度、岩石压力、稀有气体含量及地下水中矿物质浓度等多种参量进行准确实时的分布式测量。因此,高精度、低成本、可复用的温度、应变、折射率的传
随着卫星通信,网络通信以及无线通信等向高频化(4.8GHz以上)的发展,高频声表面波器件必须具有高声速、高机电耦合系数、低声速频散等特性。“金刚石/压电薄膜”多层膜结构基片
目的 探讨利福平胶囊(Ⅱ)治疗肺结核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11月河北省胸科医院初诊治肺结核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
近些年随着无人机、小型军事飞行器等体积较小侦察装置运用于战场中,对光电雷达的研究提出了捕获力更强、体积更小、速度更灵敏的要求。论文在以光电雷达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
锆钛酸铅镧(Pb1-xLax(ZryTi1-y)O3,PLZT)材料具有介电常数大、电光系数高且与现有的集成工艺相兼容等特点。目前PLZT是集成光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制作全光通信网络和光通信器件
图像复原是数字图像处理领域中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基于正则化约束的图像复原方法一直是复原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根据自然图像的先验知识构造正则化项,结合快速收敛的复原
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和网络应用的需求,快速推动着网络的发展。PON技术作为一种质优价廉的宽带接入技术顺应这股潮流而获得了广泛的成功。成功满足了高速光纤接入网络的需求。然
我国铁路的高速发展,促使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的分线运行将会逐步实现,铁路能力大大提高。尤其是客运专线、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的不断建设和投入运营,现有客运产品体系,已滞后
光学反射镜面在其装调、使用时容易受到颗粒附着造成污染。颗粒污染会对镜面的散射性能造成影响,污染严重时还会产生较多的杂散光,降低光学系统的信噪比。本文对颗粒污染反射面的散射特性进行研究,并利用BRDF(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定量描述镜面的散射性能。首先,列举了描述粗糙表面的几种散射模型。认为用理论方法求解颗粒散射时有颗粒直径和颗粒间距的约束,因而选择数值解法。对有限元法、时域有限差分法和矩量法做出比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