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国传统绘画体系中重要的画面表现形式,“留白”艺术蕴含着“无声胜有声”、“无画之处皆为妙境”的审美意象,其在当下的视觉传达设计等艺术设计领域也多有借鉴和利用。当传统的“留白”艺术与现代的书籍版式设计碰撞交融,逐渐形成了合乎当代人审美理念的设计趋势,即以“少”胜“多”,以“虚”驭“实”,以“不满”体现“盈满”的审美理念。本文结合具体的优秀书籍版式设计案例,重点分析“留白”艺术在中国书籍版式设计中的表现手法及特征,探究“留白”在书籍版式中所表现出的艺术原理与审美价值,将东方传统文化精髓的“留白”艺术发扬光大,提升人们对其认识理解能力。论文首先在第一部分概述了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现实意义及创新之处。第二部分通过介绍“留白”的来源、定义、发展,分析了“留白”在我国书籍版式中的形成与发展,阐明了“留白”艺术与我国书籍版式设计的契合由来已久。第三部分从美学价值的角度出发,阐释了“留白”艺术在道教、佛教及西方格式塔心理学等美学理论中所蕴藏的哲学意蕴。第四部分从“留白”的设计秩序着手,根据大量的优秀书籍版式设计案例,分别从文字、图像、色彩角度入手,诠释“留白”与版面构成要素相辅相成的设计关系。最后第五部分上升到“留白”的审美价值层面,论证了通过运用“留白”艺术不仅有助于形成“赏心悦目”的书籍版面效果,更是在影响着读者的阅读愉悦性。本文通过分析书籍版式中虚实相生的“留白”艺术,研究其与书籍版式设计的内在联系,希望能够提升设计从业者重视本民族文化根基的设计意识,避免迷失于全球流行文化的洪流之中。我们既要多方学习、拓展新意,更要将本土文化精髓融于个人设计作品中,继而创造出独具中国精神气质的设计作品并呈现于世界文化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