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是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性、综合性的课程,学习如何运用语言文字的思维方式变得尤为重要。初中生处于义务教育的第四学段,正是思维发展的黄金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还奠定了今后思维发展的水平和方向,不可小觑。然而,在实际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思维训练却是举步维艰、步履不前。这样的现状成为当代语文阅读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本文以初中阶段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为研究视角,力求在系统梳理思维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结合一线教师的教学案例,结合自己受教育的经历、在学校实习的经历,探讨了如何有效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本文总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包括问题的缘起、相关研究及启示、本文的研究问题与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相关概念界定。该部分从阅读教学中思维训练的重要性开始谈起,确立了本文研究的对象是初中阶段的学生,研究视角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并论述了本文使用的研究方法,即文献法、观察法、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界定“思维”及“思维训练”等概念,为下文研究分析提供理论基础。第二部分确立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训练的价值。从教师、学生、语文学科内在发展三个方面,确立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训练的价值,包括要提高教师阅读教学向纵深化发展、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以及促进语文阅读教学自身内在发展。第三部分探讨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训练的现状。从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训练存在的问题开始谈起,具体阐述了阅读教学中存在功利性倾向、教师缺乏思维训练的意识以及学生阅读被动化等问题,然后从社会、教师、学生三方全面分析了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对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进行反思,系统总结了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训练的现状及问题。这个部分的特点在于它的多角度性和实践性,从实践中多角度归纳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作为本研究的实践立足点。第四部分分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训练的目标。本章探讨了初中阶段语文思维训练中要以文学涵养与深度思考共同发展、掌握常见的思维工具、多角度解读文本、创造性解读文本为思维训练的目标,确立了思维训练的方向,具有导向性和一致性,也是本研究的指挥棒。第五部分具体阐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训练的培养内容及策略。本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大量调查富有“思辨”风格一线教师的教学案例,结合自己受教育的经历、在学校实习的经历、在台湾师范大学交换的经历,以及访问、了解众多教育公司关于“思维工具课”的课程体系,总结了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切实可行的思维培养内容,为教师教学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意义上的双重参考。其中,对相关研究中最常提到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创造性思维”之间的关系做出了修改,认为三者之间关系不确定是递进关系,尤其在思维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可能出现创造性思维和直觉思维,所以将思维训练的内容看成是三个部分。同时,提出了教师在使用这套训练内容时的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