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方式与水稻品种对双季稻田CH4和N2O排放的影响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cus2316a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田生态系统是CH4和N2O的重要排放源,研究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和还田量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和产量的影响、应用LCA方法评估不同生物炭还田量的减排对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农业具有重要意义。水稻品种对甲烷排放具有显著影响,筛选高产低排放水稻品种对保证粮食安全和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华南典型双季稻田为研究对象,2014-2015连续两年研究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1)CK:习惯施肥,不添加生物炭(2)BC1:生物炭添加量为5t·hm-2(3)BC2:生物炭添加量为10t·hm-2(4)BC3:生物炭添加量为20t·hm-2(5)RS:秸秆直接还田,还田量为2.4t·hm-2(6)RI:秸秆添加腐熟剂还田,秸秆还田量2.4t·hm-2,腐熟剂添加量10kg·hm-2。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监测不同处理的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应用生命周期法评估生物炭原料收集、生产、运输、撒播、固碳、水稻生长季各个阶段的排放量,计算不同处理的净收益以及净收益碳排放强度,并评估不同生物炭还田量的减排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针对水稻品种试验,选取广东省9个主推水稻品种,监测不同水稻品种的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结合水稻产量筛选出减排增产水稻品种。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将秸秆制成生物炭还田能够有效抑制稻田温室气体排放。2014年和2015年生物炭处理与CK相比分别减排25.3%、23.1%。高量生物炭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抑制效果最好,低、中、高三个生物炭用量,两年温室气体排放均值相对CK分别减排15.1%、25.3%、32.3%。(2)LCA评估得出三个生物炭用量处理的碳足迹均低于CK处理。BC3表现出了较好的固碳效果,2012-2015年累积土壤固碳量为16.4tCO2·hm-2。生物炭处理的净收益均低于CK处理,高量生物炭的净收益最低,不具备经济可行性,低量生物炭与CK处理的净收益差值最小,能够在保证最大收益的同时降低碳排放。因此,从生物炭施用的短期(4a)效果看,生物炭最佳推荐施用量为5t·hm-2。(3)2014年和2015年,秸秆还田两种处理的温室气体排放均值相比CK分别增加217.3%、107.1%。秸秆还田处理和秸秆添加腐熟剂还田处理,两年的温室气体排放均值相对CK分别增加208.1%、116.3%。秸秆直接还田处理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显著高于秸秆添加腐熟剂还田处理。(4)水稻品种:合丰占和野籼占6号表现出了较好的减排增产效果,碳排放强度低于其他7个广东省主推水稻品种,2014年和2015年,这两种水稻品种碳排放强度平均值分别为0.23kg·kg-1、0.24kg·kg-1。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天气预报已经成为人们越来越关心的话题,现今的天气预报主要依靠数值预报的准确程度。近年来,随着中尺度数值模式的不断完善,模式预报准确度
2007年7月18日济南市出现1小时降水量超过150mm的短时特大暴雨,本文利用NCEP/NCAR的1°×1°逐6h再分析资料、我国高空地面常规和加密观测资料、山东省自动站逐10分钟加密观测
基层台站通常把台风路径作为台风是否影响和影响大小的首要考虑因素,但实际上强度、移动路径、登陆点都很相似的两个台风对某地的影响往往大不相同。本文对0713号台风韦帕和06
本文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台风“黑格比”(2008)进行了3km高分辨率的多个模拟试验。主要分析了台风内核的精细结构、各个微物理转化项和潜热收支的三维结构特征,并探讨了潜
根据大量雷击案例的分析,石化企业雷击事故主要集中在储罐区和电子信息系统中。为此,本文重点讨论了石化企业储罐区和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技术和方法。 论文主要有五部分,第
由于我国各地不同的风气候而导致的风资源特征差异仍是一个较模糊的问题,而摸清此问题对政府部门制定风电发展规划、开发商遴选风电场址以及风电产业结构布局等具有重要参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