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知语言学以非客观的经验现实主义为哲学基础,从认知的角度研究语言,提出了不同的语言观,作为一种新的语言研究方法,认知语言学试图解释语言形式的认知动因,其理论可以概括为三种观点:体验观(the experiential view),突显观(the figure/ground theory or the principle of salience)和注意观(the attentionalview)。由于人们很少关注到突显观在翻译中的运用,本文从突显观的角度来阐释其对翻译过程的正面影响,分析翻译过程中的成分分析。本文的价值在于运用认知语言学中人们教少关注的突显观原理来解释翻译的过程。翻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为这个过程涉及到太多的语言,文化和心理因素,包括语言知识,言外知识,译者的文化背景和基本素质,甚至译者的心理因素等,这些因素导致翻译过程充满了变数。翻译的成功与否在于对原文的把握以及目的语中的表达是否准确。翻译的首要问题是对文本的理解,也就是对文章的理解,那么对文本的句子分析就成为翻译的必要前提。由于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句子表达方式,当我们分析句式结构时应注意到两种语言的差异。而对于句子的分析很多人认为在翻译中是没有运用到的,但是笔者认为在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运用句子分析这一过程。只是在运用的时候译者没有留意到。所以本文着重运用突显观理论去分析句子的结构,探讨翻译的前期问题。对语言的结构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可以帮助译者进一步了解不同的语言对相同的事物的表达方式,从而可以译出合适的译文。本文除引论和结论部分之外,主体由二个章节组成。引论部分简要介绍了本文研究内容以及笔者研究的动机。在主体的第一部分,笔者首先回顾了突显观的理论背景并阐述了突显观的发展过程。在第一部分中,笔者还描述了突显观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在翻译中的影响因素。在主体的第二部分主要是突显观在翻译中的运用,首先讨论了突显观中图形和背景在翻译中的选择及在翻译中的位置的置放。然后就突显观的图形和背景在简单句和复杂句中的运用分别做了详细的阐述。结论部分是对全文作出的一个总结,并指出翻译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无意识的运用突显观的一个过程,突显观的重要角色不容忽视。最后笔者还点出了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