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显原则在翻译中的运用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知语言学以非客观的经验现实主义为哲学基础,从认知的角度研究语言,提出了不同的语言观,作为一种新的语言研究方法,认知语言学试图解释语言形式的认知动因,其理论可以概括为三种观点:体验观(the experiential view),突显观(the figure/ground theory or the principle of salience)和注意观(the attentionalview)。由于人们很少关注到突显观在翻译中的运用,本文从突显观的角度来阐释其对翻译过程的正面影响,分析翻译过程中的成分分析。本文的价值在于运用认知语言学中人们教少关注的突显观原理来解释翻译的过程。翻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为这个过程涉及到太多的语言,文化和心理因素,包括语言知识,言外知识,译者的文化背景和基本素质,甚至译者的心理因素等,这些因素导致翻译过程充满了变数。翻译的成功与否在于对原文的把握以及目的语中的表达是否准确。翻译的首要问题是对文本的理解,也就是对文章的理解,那么对文本的句子分析就成为翻译的必要前提。由于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句子表达方式,当我们分析句式结构时应注意到两种语言的差异。而对于句子的分析很多人认为在翻译中是没有运用到的,但是笔者认为在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运用句子分析这一过程。只是在运用的时候译者没有留意到。所以本文着重运用突显观理论去分析句子的结构,探讨翻译的前期问题。对语言的结构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可以帮助译者进一步了解不同的语言对相同的事物的表达方式,从而可以译出合适的译文。本文除引论和结论部分之外,主体由二个章节组成。引论部分简要介绍了本文研究内容以及笔者研究的动机。在主体的第一部分,笔者首先回顾了突显观的理论背景并阐述了突显观的发展过程。在第一部分中,笔者还描述了突显观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在翻译中的影响因素。在主体的第二部分主要是突显观在翻译中的运用,首先讨论了突显观中图形和背景在翻译中的选择及在翻译中的位置的置放。然后就突显观的图形和背景在简单句和复杂句中的运用分别做了详细的阐述。结论部分是对全文作出的一个总结,并指出翻译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无意识的运用突显观的一个过程,突显观的重要角色不容忽视。最后笔者还点出了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课题。
其他文献
文章采用大股东与小股东代理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公开增发新股与定向增发新股中的盈余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由于大股东在股权再融资中存在获取私人利益的动机,上市公
朱熹作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通过对儒家经典的传注,构建起了庞大的理学思想体系。在构建这一体系的过程中,朱熹也十分重视对经典文本语言文字的训释、考据和辨伪。朱熹传注儒家
随着当前社会的城市化逐步推进,城市人口数量庞大,而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人流密度非常高的商业中心、办公场所应用而生。商家、公司在追求效益最大的过程中往往
本文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对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报表粉饰的新动向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从完善资产减值准备计提、防范会计差错滥用、关注隐性关联交易、规范资产置换会计处理、
具有释氟性和再充氟性能的牙齿充填修复材料能够提高充填物周围牙齿硬组织的抗脱矿、抗龋坏能力,预防或延缓充填物边缘继发龋的发生,延长修复体的寿命。测定、评价充填材料的释
本文是通过基于关联理论对《傲慢与偏见》三个译本的比较分析,指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起到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所涉及到的理论框架
<正>广州大剧院,从2005年1月动工,至2010年4月竣工,历时5年3个月。大剧院的幕墙是由石材和玻璃组成,石材面积约24700m2,相当于3.5个标准足球场。钢结构难度之高,在中国没有先
继1959年第4期《考古学报》发表《安徽屯溪西周墓葬发掘报告》后,于屯溪西郊奕棋乡又发现周墓两座,其时间在1965年冬至1966年初。这两座周墓被编为 M3和 M4。参加发掘者有李
大连地铁1号线区间隧道学苑广场站—海事大学站下穿既有凌水河,穿越淤泥质粉质黏土层、富水卵石层,且拱顶存在直径1200mm的自来水管及500mm煤气管线,工程难度大,安全风险高。
<正>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一系列环境恶化问题的发生,加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态道德建设已成为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因而,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态道德建设具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