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我市城区中小学生饮食行为现状,分析不良饮食行为带来的后果。从而为制订相应干预措施积累我市中小学生营养及饮食行为等状况的资料,为预防我市学生时期不良饮食行为形成的慢性病奠定基础。
方法:采用现况流行病学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中小学生的饮食行为和影响因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为保证研究结果真实有效,重点从资料来源、调查过程以及数据处理等方面进行全程质量控制。
结果:呼和浩特市区中小学生有2.3%的学生中度营养不良,7.3%的学生轻度营养不良,68%为营养正常,11.7%的学生超重,10.7%的学生肥胖。高中生每天吃早餐的比例最低(P<0.05)。中小学生的早餐主要由母亲准备。在校日学生的午餐提供主要是家里,小饭桌和自己买的学生所占比例也较大。西式快餐消费率以小学生最高(65%),初中生和高中生分别为55.3%和52.7%(P<0.05);中式快餐消费率小学生为67%,初中生和高中生分别为60%和64%(P>0.05)。对于西式快餐消费率和中式快餐消费率,男女生间无差异(P>0.05)。小学生吃零食比例最高,高中生比例最低(P<0.05);中小学男女生吃零食比例无差异(P>0.05)。肥胖发生率呈现随家庭经济收入增加而升高的趋势(P<0.05)。
结论:呼和浩特市城区总体上中小学生不良饮食行为发生率较高。中小学生及家长对吃早餐的认识及重视程度不够;三餐质量不够高。大多数学生对快餐营养的认识存在误区,消费西式快餐和中式快餐的频率较高,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饮食行为。零食消费现象较普遍,且零食消费种类不合理。中小学生存在不合理的食物喜好倾向。家庭收入对儿童的饮食行为及营养状况表现出双向性作用。因此,对学生和家长加强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中着重提高家长的营养知识水平,让他们帮助中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和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