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生物炭是生物质在缺氧条件下,高温热解得到的固态产物。生物炭具有土壤N2O减排作用。因此,生物炭还田成为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途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是土壤N2O排放的两个主要过程。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农田土壤,大部分时段处于相对干旱状态,然而在降雨、灌溉或春季土壤冻融条件下,其含水量较高,此时反硝化作用可能是土壤N2O排放的主要来源。然而,在土壤含水量有利于反硝化作用发生的条件下,生物炭对黄土高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炭是生物质在缺氧条件下,高温热解得到的固态产物。生物炭具有土壤N2O减排作用。因此,生物炭还田成为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途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是土壤N2O排放的两个主要过程。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农田土壤,大部分时段处于相对干旱状态,然而在降雨、灌溉或春季土壤冻融条件下,其含水量较高,此时反硝化作用可能是土壤N2O排放的主要来源。然而,在土壤含水量有利于反硝化作用发生的条件下,生物炭对黄土高原石灰性农田土壤N2O排放的影响尚不清楚。另外,将生物炭添加至土壤后,其所含溶解性有机碳(DOC)在反硝化过程中的作用如何,也有待进一步研究。为探明生物炭对石灰性农田土壤反硝化过程N2O排放的影响,选用400、600和800℃制备的玉米秸秆生物炭(BC400、BC600和BC800),分别以质量比0%、2%和5%与土壤充分混匀,进行为期15 d的室内静态厌氧土壤培养实验,测定培养过程中土壤N2O排放速率的动态变化,并计算N2O累积排放量。同时,测定了培养前后土壤的pH值、无机氮和DOC含量。结果表明,三种生物炭均显著促进了石灰性农田土壤的N2O排放,其中BC400-5%处理的促进效果最显著。与对照处理相比,BC400-2%、BC600-2%和BC800-2%处理的N2O累积排放量分别增加了123.08%、64.22%和24.28%,BC400-5%、BC600-5%和BC800-5%处理的N2O累积排放量分别增加了566.98%、197.34%和161.51%。培养前后土壤pH值和NO3--N含量变化均表明,玉米秸秆生物炭显著促进了石灰性农田土壤的反硝化作用,且随生物炭添加量增大促进作用增强。与BC800相比,BC400对土壤N2O排放的促进作用更强,其原因为BC400的DOC含量较高,且其含有较丰富的酚羟基C-OH。在上述研究基础上,通过添加DOC含量差异较大的BC400及其碳骨架,进一步探究不同外源含碳物质对石灰性农田土壤反硝化过程N2O排放的影响。同时,以葡萄糖为参照,识别生物炭中DOC结构对N2O排放的影响。BC400及其碳骨架分别设置2%和5%(质量比)添加量;葡萄糖设置高、低两个添加量,使其分别与BC400-2%和BC400-5%处理中所添加生物炭的DOC含量相同。开展15 d的室内静态土壤培养实验,测定培养过程中土壤N2O排放速率的动态变化,并计算N2O累积排放量。同时,测定培养前后土壤的pH值、无机氮和DOC含量。结果表明,碳骨架与葡萄糖均促进石灰性农田土壤N2O排放,且随外源材料添加量增加促进作用增强。与BC400相比,其碳骨架对石灰性农田土壤N2O排放的促进作用较弱,主要由于碳骨架制备过程中流失了大量DOC。与添加葡萄糖处理相比,生物炭对土壤N2O排放的促进作用更强,主要由于生物炭DOC中含有丰富的具有还原性的酚羟基C-OH。为探究生物炭中DOC在石灰性农田土壤N2O排放中的作用,选用两种DOC含量显著低于玉米秸秆生物炭的稻壳生物炭BC1和BC2,分别以质量比0%、2%和5%与土壤充分混匀,进行为期15 d的室内静态土壤培养实验,测定培养过程中土壤N2O排放速率的动态变化,并计算N2O累积排放量。同时,测定了培养前后土壤的pH值、无机氮和DOC含量。结果表明:稻壳生物炭(BC1和BC2)的添加显著抑制了石灰性农田土壤反硝化过程N2O排放,主要由于稻壳生物炭的添加使培养体系DOC含量降低。与BC1相比,BC2对石灰性农田土壤N2O排放的抑制作用更强,主要由于其表面较低的酚羟基C-OH含量。通过本研究,以期探明生物炭影响黄土高原石灰性农田土壤反硝化过程N2O排放的机理,为生物炭在该区域的农业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粘性Cahn-Hilliard方程主要描述在冷却两种溶液(如合金、玻璃及聚合物)的混合体时出现的粘性相变。粘性Cahn-Hilliard方程是一个四阶非线性方程,很难得到这个方程理论上的精确解,因此提出高效且能量稳定的高阶(时间)数值求解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针对常系数和变系数粘性Cahn-Hilliard方程,提出了在时间上二阶精度且无条件能量稳定的数值格式求解粘性Cahn-
当前,煤炭资源仍然是我国储量最多的一次能源,实现其高效、充分的利用将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我国煤炭资源中又以低阶煤为主,因而低阶煤的高效清洁利用成为学术界重点研究的方向之一。在此背景下,学者们提出的燃烧-热解-气化多过程耦合工艺路线在实现煤炭梯级高效利用的过程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三塔式循环流化床(TBCFB)技术是典型的多联产工艺之一。但该工艺中颗粒循环经历路径较
摩擦磨损失效是材料的三大失效形式之一,我国每年由于摩擦磨损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国民经济总值的6%,所消耗的钢材达300万吨。磨损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与经济损失,因此,提高材料耐磨性对节省社会资源和地球能源都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工业生产使用的耐磨材料仍以金属材料为主,而陶瓷材料硬度更高、耐磨性更优异,但由于陶瓷材料脆性大,易产生裂纹,难以大尺寸应用,因此设想将小颗粒的陶瓷分散在金属基体中,制备出复合耐磨
受资源储量和环境保护的制约,优质炼焦煤已无法满足不断增加的能源消费需求,储量相对丰富的高硫炼焦煤资源的清洁高效转化利用势在必行。由于高硫煤具有良好的结焦性,可以在配合煤中使用部分取代配煤中的低硫炼焦煤进行配煤炼焦,这对降低配煤成本、保护优质炼焦煤资源具有重要意义。硫含量是限制高硫炼焦煤配煤炼焦的重要因素,利用高挥发分煤热解产生的大量含氢挥发分可以在高硫煤热解过程中进行原位供氢稳定含硫自由基,降低焦
高熵合金是一种性能优异,潜在应用领域广泛的新型合金,在摩擦学行为研究方面一直热点话题,其现阶段高熵合金主要是作为基体或者涂层进行摩擦学行为研究,与表面处理技术相结合的研究较少,而表面织构化处理技术在改善材料表面的摩擦学性能有着显著性的效果。因此,本文采用机械性能良好的CoCrFeMnNi高熵合金作为研究对象,并与CoCrNi中熵合金进行比较,研究表面织构对CoCrNi和CoCrFeMnNi两种合金
科技的飞速发展伴随着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信息过载”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个性化推荐系统作为目前广泛使用的信息过滤手段,主动为用户推荐感兴趣的内容,大大缩减了决策时间成本,使人们获得丰富多样的信息服务。知识图谱作为一种多源异构信息,可为推荐算法提供丰富的先验知识,细粒度表征用户或项目之间的语义关联,有效解决数据稀疏性问题,提高推荐系统的性能。然而现今的大多模型主要依靠历史交互无法挖掘到用户的
随着采煤技术的进步,煤矿生产正在向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采煤方法也由粗放式转向集约式。由于各地煤品种繁杂,为适应不同场合对燃煤煤质的需求、节约煤炭资源、减少生产成本,配煤系统的研究意义重大。传统手动配煤系统由于客户对产品煤热值的要求,计算配比单和现场操作中均留有一定余量,导致对优质煤种产生浪费,极大影响了煤矿的经济效益,配煤设备存在问题也不能及时发现,配煤效率低下且工人劳动强度大。配煤系统存在
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2019年,中国的粗钢产量为9.95亿吨,钢材产量为12.05亿吨。2020年,中国粗钢产量为10.53亿吨,同比增长5.2%;钢材产量为13.2489亿吨,增长7.7%。钢铁产业作为中国非常重要的基础产业,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生产工艺的不完善和生产设备的落后,都有可能导致钢材表面在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缺陷。表面缺陷影响产品外观,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