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猪嗜血杆菌分离鉴定及疫苗种用特性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aoma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副猪嗜血杆菌是寄生在猪上呼吸道引起猪革拉泽氏病的病原菌,以引起猪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为特征;该病在全球范围广泛存在,在我国大多数养殖场均存在该病;随着养殖业和该疾病的发展该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次试验研究将通过对四川地区副猪嗜血杆菌的病原学特性、生长特性、疫苗菌株特性研究,通过这些研究为四川地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预防和控制奠定一定基础。本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进行:1.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本研究从四川地区规模化猪场送检本室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的病料中通过接种TSA固体培养基成功分离并纯化得到细菌4株,这些分离得到的菌株经过细菌形态结构观察、革兰氏染色鉴定、生化反应结果、血清型鉴定、PCR扩增产物的凝胶电泳结果以及最终测序均符合副猪嗜血杆菌特性,最终确定分离的菌株为副猪嗜血杆菌。2.副猪嗜血杆菌生长特性研究本研究通过以本室分离鉴定得到的四川副猪嗜血杆菌分离株SC-1为代表菌株对该菌进行各种生长特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副猪嗜血杆菌分别在TSA固体培养基和TSB液体培养基上生长最好;通过该菌在TSB液体培养基生长曲线表明副猪嗜血杆菌在16-20h活菌数达到其峰值,因此用于制备副猪嗜血杆菌灭活苗菌液的最佳收获时间在18h左右为宜。3.副猪嗜血杆菌种用菌株筛选利用寇氏法以小鼠为动物模型,通过腹腔接种途径,对本室分离的四川地区副猪嗜血杆菌分离株进行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结果显示SC-1、SC-2、SC-3、SC-4菌株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2.20×109CFU、2.07×109CFU、2.01×109CFU、2.16×109CFU,根据以上毒力试验结果筛选毒力最强的SC-3作为种用菌株;将SC-3传代至10、15、20、25代,传代后以腹腔接种途径分别接种小鼠,测定传代后各代半数致死量其数值与原代保持相对恒定,结果表明SC-3毒力遗传稳定。将SC-3制备灭活疫苗通过对靶动物(仔猪)按照正常剂量和超剂量接种后观察其体温和精神状态,接种后靶动物(仔猪)未出现明显的体温和精神变化,结果表明SC-3制备的灭活疫苗是安全的;将副猪嗜血杆菌SC-3菌株制备的灭活苗接种28日龄仔猪10头,三周加免一次,加免后14日用SC-3菌株经腹腔注射攻毒,结果由SC-3菌株制备的单价灭活苗的保护率为9/10。
其他文献
介绍了链霉菌产生的多烯大环内酯类抗真菌剂纳他霉素的特性及其应用。在特性方面简述了其理化性质、抗微生物性质、作用机制和安全性;在应用方面详述了纳他霉素在乳酪防霉中
写好字和练好书法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基本任务 ,也是学生语文基本功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写字教育成功与否 ,将会影响学生终身。但是 ,目前各级学
电子商务的发展势不可挡,传统企业纷纷走到线上。2016年11月11日24时,“双十一”网购狂欢节支付宝交易额突破1207亿,创下空前记录。在电商的大潮下,珠宝作为价值较高,体验需
中国古代监察机构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走向规范和独立,形成御史和言谏两大系统。其发展演变的历史,诉说着监察制度在维护国家纲纪、纠弹不法,制衡权力方面的重要性,表达
目的:观察静脉内联用尿激酶(UK)和前列腺素E1(PGE1)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的溶栓效果。方法:将89例经静脉造影确诊为DVT患者分为联合溶栓组[UK+PGE1n=51,第1组(病程<2周):先静脉注射UK10万IU,接着静脉滴注UK(3万IU/h)及PGE1(100μg/d)持续2~3天,之后持
《变形记》是奥地利小说家弗兰茨·卡夫卡(FranzKafka)的代表作之一,小说的主人公格里高尔经历了由人形到虫形终至无形(死亡)的变化。表面上看,这是一个远离“人”的过程,实
<正>2600年前春秋时齐国宰相管仲即有"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名言,到2000年前的汉朝郦食其更把粮食的重要性提高到"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的地位。粮食对于任何
目的分析贵州省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方法调查方法按照《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实施细则》实施,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个调查点肺结核活动性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首要职能,培养质量是当今高等教育自身发展及满足社会需要的根本诉求。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更多地表现为高素质人才和先进科学技术的拥有量,更多
近年来,高管薪酬、内部控制问题一直是社会各方关注的热点,选取沪深两市房地产上市公司2010—2014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研究了政治关联、高管薪酬与内部控制有效性水平之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