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中道思想及诗歌创作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wl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也是重要的哲学家,其哲学思想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其文学创作。本文基于这样的考虑选择刘禹锡的中道思想作为切入点,观照中道思想对刘诗创作的影响。文章的切入点是中道思想,而归结处则在诗歌创作。文章分为绪论、第一章、第二章和第三章四个部分。绪论部分回顾了刘禹锡的研究历史,表明了本文的选题来源,又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与本选题相关的研究现状。本文认为学术界对于刘禹锡的中道思想关注尚不够,而中道思想对刘诗创作的影响更是少有人研究,因此本文力图在此问题上进行深入研究。第一章主要阐释刘禹锡中道思想的内涵。本章先探讨了“中道”一词的含义,不仅追溯它的渊源,而且考察了它的发展情况,并对与“中道”关系密切的“中庸”和“中和”也进行了对比式的探究和辨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刘禹锡使用“中道”一词的情况得出结论:刘禹锡的中道思想是在儒家中庸之道的基础上吸收佛教的中道观而形成的辩证尚“中”的思维方式,是先秦儒家中庸思想在中唐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的新发展和新表现。对于中道思想的具体表现本章也有一定的论述。第二章从魏晋以来文学理论中的尚“中”思维说起,探讨了中道思想对刘禹锡诗学主张的影响。文章认为魏晋时代文学理论的重要著作《文心雕龙》和《诗品》明显地体现了尚“中”的思维方式,皎然的《诗式》更是一部明确标举诗学“中道”的理论著作。刘禹锡的诗学主张受中道思想影响突出地表现在他对于辩证适度的诗歌美学风格的追求上。因此,在论诗方法上他常常同时使用两个相对的或相辅相成的概念,这使他的论述显得辩证而完备,从而增强了说服力。第三章着力分析刘禹锡在中道思想影响下形成的平淡自然、含蓄精炼的诗歌风格,并将这种风格同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和元白诗派的平易浅切相对比,得出刘诗的风格介于二者之间,具有尚“中”的特性。刘诗这种诗歌风格的形成与他在思想上奉行中道、在审美旨趣上追求辨证适度有密切的关系。本章的分析从诗情、诗语、意象和结构四个角度进行,认为刘诗在情感上含蓄深沉,在语言上精炼典雅,巧妙熔裁意象和重视转句艺术,正是这四个方面共同构成了刘诗在当时自成一家的风格。
其他文献
研学旅行作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途径之一,对学生社会化,知识生活化,学校的开放性,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在2016年教育部等11个部门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研
目前学界对存现句习得偏误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但大多数研究采用国别化问卷调查、试卷测试等方法,针对语料库进行调查研究的很少。本文对存现句本体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对存现句目前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进行归纳,确立存现句的定义和下位句式,根据研究结果对留学生语料库中存现句的使用情况进行考察,语料搜索的依据是存现句B段存现动词,分成“有”字句、“是”字句、“动词+着”句、“动词+了”句、“动词+过”句、“
随着军事硬实力各要素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国际争端解决方式趋于"软化",军事软实力在战斗力生成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运用军事软实力提升军队内部各要素的质量并优化其结构,成为
以终端智能电表和“掌上电力”App为基础,结合智能电表强大的数据采集功能,实时监测终端客户的电能质量,当电能质量指标出现恶化时,将监测信息主动推送给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
胶州市土地类型的划分,是在分析胶州市土地类型区域自然地理背景,剖析各土地分异因素,按照综合性原则、主导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应用1:1.5万航空象片,进行野外实地考察,并参考该市的
页岩气、致密油/页岩油、致密气、深水、极地等的勘探开发活动推动了全球钻完井活动持续回升,促进了水平井、工厂化作业等钻井技术,以及快速移动钻机、深水钻机、极地钻机等
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和核心。龙头企业的整体实力如何,直接关系着产业化经营的效果。因此,对龙头企业竞争力状况进行分析,有
本文就亚洲百里香不同器官水提取液在不同浓度下对常见杂草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旨在为亚洲百里香化感作用的合理利用,进行生物除草和研发新型除草剂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
研究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剖析当前学校武术教育“名实分离”的问题,提出学校武术从姿态存在到现实存在蜕变的途径:(1)“闭锁式”到“开放式”的蜕变;(2)“传承式”到
吕洞山苗族山神祭坛作为吕洞山苗族重要的"非正式神圣场所"具有特殊的形塑功能:以它为中心,构成了独特的区域地理文化地图或文化景观;而其在空间位置布局上的变化,不但能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