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语义功能语法理论的指导下,借鉴认知语法、构式语法、篇章语法等理论,从语义、表达、结构、韵律等角度,探讨了现代汉语中的施受介词"把"的隐现规律。主要从共时平面并结合历时进行考察,主要考察共同语并结合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立足于描写并重视解释,立足于归纳并重视演绎,力求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力求形式与功能相结合。注重系统性和创新性;切实为汉语国际推广服务,也为计算机信息处理提供参考,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
第一章介绍了关于"把"字隐现的研究成果,界定了"隐现"的概念,阐述了本文的理论指导、研究方法和语料。
第二章论述了动词的类和"把"对动词的选择性,得出了动词进入把字句的优先序列:自由动词>粘着动词;事件动词(自主动词/有界动词)>状态动词(非自主动词/无界动词);结果动词>准果动词>无果动词;动作动词>行为活动动词>变化动词>属性动词。
第三章探讨了把字句中动词性结构的类型和在不同语体中的分布差异。把字句中的动词性结构包括VP为光杆形式、VP为一般复杂形式(如动词带时体词/动词重叠式/述补式等)和VP为特殊复杂形式(如"形/动+得/的"式)三类。在文艺、谈话语体中以单音节动词述补式为多,科技、政论、事务语体中以双音节动词带宾式为多。
第四章探讨了把字句中"把"后宾语和"把"前主语的类型和各类语义成分的分布差异。着重讨论了"把"后宾语的语义类型、指称类型和结构类型,认为时间、空间、与事、虚指、原因等成分一般不能充当"把"后宾语。"把"
前的主语多为施事,也可以是无定成分。"把"后的宾语多为受事,在语篇中绝大多数是有定的。第五章探讨了把字句系统中各成分问的组配情况。研究了复杂形式"NP<,1>+把+NP<,2>+V+C/O"中当NP<,1>分别为施事、工具、结果、受事、处所、时间、材料、目的时的组配格式及其变化规律;简单形式"NP<,1>+把+NP<,2>+AV/VV/V",重点探讨了VP为光杆形式的规律,认为不能笼统地说谓语部分不能是简单形式;探讨了五种特殊形式的把字句的规律,如"(看/瞧)+把+NP+V+得/的"表达了言说主语认为该状态的出现或该行为的发生是不必要的或不应该的语用意义。
第六章探求了"把"字必现、必隐和可隐可现的规律,总结了十条规则、十二条策略和十条原则。认为:强制性来自于结构和韵律,需要来自于语义和语用,倾向性来自于语篇、语体、文体、语饰等,也可能与地域相关,与个人风格似乎不存在确切关联。"把"字结构并非必然处于"因果"范畴之中,还可处于"并列""转折"范畴之中。相当多的"把"字结构处于因果范畴之中有其理据。
第七章对"把"的隐现进行了多角度考察,包括"把"的隐现与相关句式变体的关系,"把"字隐现的共时对比和历时演变。认为:汉语共同语和方言中存在"处置范畴"(自主处置和非自主处置),少数民族语言受到了共同语和相邻方言的影响,"把"的隐现有其历史层次。
第八章是全文的主要创新点和主要结论以及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拓展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