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东亚生产网络中的分工地位研究

来源 :湖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hua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东亚地区单一的产业间分工格局发生着改变。随着东亚地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吸收对外投资不断增多,其对外贸易规模在不断扩大,区域内贸易模式也逐渐由传统的产业间贸易向以制造业为中心的产业内贸易转变。它摆脱了原有的“雁行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垂直分工与水平分工并存的复杂的东亚生产网络的建立。本文从产品内分工的视角对制造业行业细分数据进行挖掘和整理,基于SITC(Rev.3)5位数水平的零部件贸易来考察中国在东亚生产网络中的分工地位及变迁。   本文首先从形成、主要特征及成因等方面对东亚生产网络进行全面剖析,并分析了中国融入东亚生产网络的主要途径,即吸引FDI和发展加工贸易。   其次,本文主要基于中国与东亚经济体之间零部件贸易流动和特定部门的生产网络的考察,解析了中国在生产网络中的分工地位。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凭借在零部件的组装方面的比较优势迅速融入到东亚生产网络之中,且主要以垂直产业内贸易形式参与东亚生产网络的分工。但中国在高技术含量的零部件方面尚不具备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而是对东亚较发达的经济体存在高度的进口依赖;同时,通过对中国与东亚经济体特定部门的生产网络的考察,我们发现:中国服装部门对世界出口规模大于其他东亚经济体服装部门对世界出口规模而汽车部门出口规模则小于其他东亚经济体;中国服装部门贸易贡献度指数(CTB指数)明显高于其他东亚经济体而汽车部门则相反,且中国服装部门CTB指数高于汽车部门CTB指数;中国ICT部门与东亚经济体零部件贸易逆差较大而最终产品贸易顺差扩大。这些现象进一步说明中国在低技术含量产品上生产和供给能力较强而在中高技术含量产品上自主生产能力不足;但在中高技术含量产品加工组装能力较强,并且依赖着较强的加工组装能力在东亚生产网络中充当着出口平台,通过进口来自其他东亚经济体的中间投入品进行劳动密集型加工组装后出口到东亚地区或区域外的其他国家。   最后,在上述研究结论基础上提出了提升中国在东亚生产网络中的分工地位的对策。主要包括:中国有必要采取诸如提升劳动者素质、自主创新、加大投资力度及推进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措施来为中国参与东亚分工创造有利外部环境的同时也提高其生产能力,增加其所生产的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从而实现在高端生产环节参与东亚生产分工,提升中国在东亚生产网络中的分工地位。
其他文献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各种各样的移动应用软件的出现,大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沟通方式。其中,微信无疑已成为目前应用最时兴的移动应用软件代表。2011年1月21号,腾迅公司
近年来,服务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其重要性被各国所认识。而服务业中的生产性服务业尤其重要,因为与服务业中的其他产业相比,生产性服务业具有特殊的优点。它是制造
当前经济大环境下,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第一支柱。与此同时,消费电子产业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每年有许多创新的
我国的金融行业在近几年中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家庭参与到金融市场的投资中,影响家庭资产结构的因素也就成为一个主要的研究对象。本文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家庭资产选择的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