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患眼黄斑区及周边区视网膜改变,观察分析周边区视网膜改变的类型、形态、分布特点及与黄斑区病变的关系,修正完善既往对ARMD的认知理论。 方法:收集湿性、干性ARMD患眼及除轻度屈光不正外无其他眼病的对照组,应用欧堡 200Tx 激光扫描检眼镜行超广角眼底彩照及眼底自发荧光检查。 结果: 1.超广角眼底彩照及UWFFAF上湿性ARMD或干性ARMD组周边区视网膜异常发生率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二元logis tic回归分析提示ARMD类型为超广角眼底彩照及UWFFAF上周边区视网膜异常的危险因素 2.周边玻璃膜疣、RPE色素沉着、RPE脱色素发生率在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0,P=0.003; χ2=10.13,P=0.006;P=0.027)。颗粒状高荧光、斑驳状低荧光发生率在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3,P=0.01 0; χ2=7.94,P=0.019)。湿性、干性ARMD患眼周边玻璃膜疣、RPE色素沉着、颗粒状高荧光发生率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性ARMD患眼RPE脱色素、斑驳状低荧光发生率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别间无明显差异(P>0.05)。RPE萎缩、钱币状低荧光发生率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4,P=0.464;χ2=3.05,P=0.218)。 3.超广角眼底彩照及UWFFAF图像上,周边区病变较少见于上方(P<0.05),其他三个象限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ARMD患者除黄斑区外,周边区视网膜也可见不同类型的RPE相关改变。 2.ARMD类型是周边区视网膜改变的危险因素。 3.周边玻璃膜疣、RPE色素沉着、颗粒状高荧光常见于湿性ARMD和干性ARMD患眼;且湿性ARMD患眼周边RPE脱色素、斑驳状低荧光较对照组多见。 4.周边区视网膜4个区域中,上方病变较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