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熏鱼加工过程中脂肪酸降解和风味成分的变化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psoft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研究了上海熏鱼加工的整个过程中,从生鲜鱼、腌制、油炸一分钟、二分钟、三分钟、四分钟、五分钟、浸渍和成品熏鱼8个工艺阶段中熏鱼脂肪含量及脂质降解、脂肪氧化和熏鱼风味成分的变化。同时研究了对熏鱼脂肪酸组分影响较大的不同油温(140℃、150℃、160℃、170℃、180℃、190℃)条件下熏鱼制品脂肪酸降解及熏鱼风味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熏鱼加工过程中成品熏鱼粗脂肪含量比生鲜鱼肉显著上升77.34%(P<0.05)。硫代巴比妥酸值(thiobarbituric acid,TBA)呈上升趋势,脂肪酸的氧化程度不断提高。油酸(C18:1)、亚油酸(C18:2)、棕榈酸(C16:0)和硬脂酸(C18:0)是鱼肉中的主要脂肪酸,在熏鱼制备过程中,饱和脂肪酸总体呈下降趋势,多不饱和脂肪酸呈上升趋势,成品熏鱼中不饱和脂肪酸的百分含量由最初的72.44%上升至79.24%,并对熏鱼的风味具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加工过程中共检出挥发性风味物质95种,醛类、醇类和烃类是熏鱼中重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特征风味物质有己醛、壬醛、反,反-2,4-癸二烯醛、2,4-癸二烯醛和1-辛烯-3-醇。其中己醛和1-辛烯-3-醇具有土腥、鱼腥味,随着熏鱼制备过程的进行,其含量与相对气味活度值呈下降趋势,从而降低了成品熏鱼的土腥味,具有脂肪香气的壬醛、反,反-2,4-癸二烯醛、2,4-癸二烯醛,随着熏鱼制备过程的进行,其含量呈上升趋势,相对气味活度值均大于一为较高值,对熏鱼风味贡献较大,提高了熏鱼成品的脂香味。熏鱼加工过程中游离氨基酸总含量呈上升趋势,由最初的391.52mg/100g上升到472.8mg/100g。其中甘氨酸、丙氨酸、丝氨酸、赖氨酸、组氨酸及脯氨酸含量较高,且丝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及脯氨酸为熏鱼风味贡献甜味,组氨酸和赖氨酸为熏鱼风味提供苦味。随着熏鱼制备阶段的进行,呈甜味和鲜味的游离氨基酸的总TAV值呈上升趋势,呈苦味的游离氨基酸的总TAV值增加缓慢。其中TAV值大于一的有谷氨酸和组氨酸,且谷氨酸和组氨酸的TAV值分别较生鲜草鱼谷氨酸及组氨酸的TAV值有所增加,谷氨酸提高熏鱼成品的鲜香味,组氨酸则为成品熏鱼提供了一定的苦味。熏鱼制备过程中ATP和ADP含量呈下降趋势,而IMP、AMP、HX和HXR含量呈上升趋势,其中游离核苷酸含量较高的分别为IMP、AMP和HXR,其中IMP和AMP对熏鱼的风味具有增鲜的作用,且与谷氨酸共存时也会有明显鲜味增效的作用。熏鱼加工各阶段IMP的TAV值大于一,而AMP的TAV值小于一,所以IMP对熏鱼风味贡献较大,作为特征呈味核苷酸对熏鱼具有较大的增鲜效用。不同油温条件下熏鱼制品的脂肪酸组成中油酸(C18:1)、亚油酸(C18:2)、棕榈酸(C16:0)和硬脂酸(C18:0)是鱼块的主要脂肪酸,随着油温的上升SFA呈先增加后下降最后又上升的趋势,PUFA呈先下降后增加最后又降低的趋势,在180℃的油温条件下成品熏鱼中不饱和脂肪酸的百分含量达到最大值79.24%,不饱和脂肪酸百分含量较高,对熏鱼的口感风味具有提升作用。不同油温下熏鱼制备过程的关键挥发性物质有醛类、醇类和烃类,其中醛类的相对百分含量最高。不同油温下熏鱼关键性风味物质有己醛、壬醛、反,反-2,4-壬二烯醛、2,4-癸二烯醛、反,反-2,4-癸二烯醛、1-辛烯-3-醇以及二甲苯,其中具有土腥味的己醛和1-辛烯-3-醇随着油温的上升,相对百分含量降低,相对气味活度值降低,油炸降低了鱼块的土腥、鱼腥味。而反,反-2,4-壬二烯醛、2,4-癸二烯醛、反,反-2,4-癸二烯醛随着油温的上升其百分含量上升,相对气味活度值增加,为熏鱼提供了焦香和脂肪香味,对熏鱼的风味贡献最大。不同油温条件下熏鱼制备过程中,随着油温的上升,总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190℃时游离氨基酸含量为最大值489.12 mg/100g。其中苏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及脯氨酸含量较高,苏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及脯氨酸为熏鱼风味贡献甜味,组氨酸和赖氨酸为熏鱼风味提供苦味。随着温度的上升,各游离氨基酸TAV值增加变化缓慢,其中TAV值大于一的有天冬氨酸、谷氨酸和组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为熏鱼制品提供了鲜香滋味,而组氨酸则为熏鱼制品提供了一定的苦味。不同油温条件下,随着温度的上升ATP含量呈下降趋势,IMP、AMP和HXR含量呈上升趋势,是由于高温促进了ATP的降解。呈味核苷酸含量较高的分别为IMP、AMP和HXR,其中IMP和AMP对熏鱼的风味具有增鲜的作用,HXR具有一定的苦味。不同油温下熏鱼制备过程中,AMP和IMP含量较高且对熏鱼具有增鲜效用,但在不同油温条件下IMP的TAV值都大于一,而AMP的TAV值小于一,因此IMP在不同油温下对熏鱼风味贡献较大,对熏鱼制品具有较大的增鲜作用。
其他文献
机床传动误差的基本测量方法是在机床的相关部位安装传感器,借助采用机、光、电原理的测量仪器,应用误差评定理论对机床传动系统各环节的误差进行测量、分析及调整,从而找出误差
目的:对手法整复配合紫药膏外敷治疗踝关节扭伤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方法:对66例踝关节扭伤病人行推拿配合外敷紫药膏治疗.结果:痊愈55例,占83.33%,显效8例,占12.12%,有效2例.
随着我国桥梁建设的高速发展,斜拉桥由于其跨越能力大、造型美观、受力明确等特点而被普遍应用。对于混合梁斜拉桥的混凝土梁上部结构设计,预应力设计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预应力设计是否合理对结构安全耐久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嘉鱼长江公路大桥作为工程背景,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建立全桥分析模型,对全桥的主梁进行静力分析,并就预应力设计及其相关的课题进行研究,具体分析内容如下:(1)回顾了斜拉桥的历史发
银屑病 (Psoriasis) 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常见的无传染性皮肤病, 俗称 &#39;牛皮癣&#39; , 相当于中医学中的&#39;白疕&#39; .临床上表现为在浸润性红斑基础上, 被覆多层银白
目的 探讨食管癌不同入路开胸手术的选择及对淋巴结清扫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78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肿瘤患者放疗恐惧心理的影响。方法将本院自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以来所收治的100例肿瘤患者,按照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50例)和循证组(50例)。常规组行常规
目的探讨程序化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口腔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1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化疗期
目的 研究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患儿临床特征及复发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本院诊治的ADEM患儿30例,将其依据临床多次发作及单次发作划分为多相型组(5例)和单
以5种天然植物为抑藻材料,研究了植物干粉、水浸提液、厌氧15 d浸泡液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对不同抑藻剂进行筛选与分析,确定最佳抑藻剂。结果表明:5种抑藻材料干粉的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