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企业生存问题。在面对国内企业生存时间普遍短暂以及较高倒闭风险的严重问题,如何延长企业生存时间成为目前学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进口中间品在资源配置、技术溢出上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通过进口中间品可能延长了企业的生存时间。本文基于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贸易的匹配数据,首先运用Kaplan-Meier乘积限估计方法绘制的企业生存函数和风险函数图显示,与未进口中间品企业相比,进口中间品企业生存时间更长,风险更低。本文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对样本进行筛选,降低了样本选择偏误和混合偏误对回归结果的干扰后,采用生存分析模型研究发现:进口中间品对延长企业生存时间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进口中间品降低企业风险的作用在不同贸易模式之间有所差异,对纯加工贸易企业的生存时间提升较低,对混合加工贸易企业的提升效果相对更大,该结果在解决内生性后依然显著。接下来,本文考察了进口中间品数量与企业风险概率的关系,结果发现进口中间品使用数量与企业风险概率的关系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这表明企业进口中间品并非数量越多越好,较高的进口中间品可能因过高的成本投入恶化企业生存,以进口中间品使用强度分类指标也验证了这一结论;与此同时,随着进口贸易结构优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还关注了企业进口产品种类、来源差异以及技术类别的问题,发现企业进口中间品的种类越多,企业风险越低,但来自高收入、高技术国家的中间品并不产生较高的风险降低效应,此外,企业因自身技术限制,进口中间品的技术含量并非越高越好,进口的技术类别和规模对企业风险概率的改善作用呈倒“U”型关系,而较高的技术种类将有助于实现技术上的优化配置,从而提升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考虑到企业生存涉及到企业的多期行为,本文进一步将研究从静态层面扩展到动态层面,从企业进口中间品的持续时间和进口状态转变对企业生存时间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本文发现,企业进口中间品需要满足一定的持续时间,并且适时进入国际市场对企业生存概率的提升有重要作用。进一步,本文分别从进口中间品的“资源配置效应”、“技术溢出效应”以及“生产率优势”三个方面对进口中间品影响企业生存时间的内在机制进行了检验,从而深化了我们对中间品进口与企业生存之间关系的理解;最后本文还运用Shapley值分解方法考察了进口中间品的作用,发现进口中间品对企业生存时间的贡献仅次于企业规模、生产率和补贴,是提升企业生存时间的重要渠道。本文的研究为进一步深化贸易自由化改革,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提供了可行的政策依据。